多元聚愛-桃園新住民嘉年華
【文、圖/曾淑珮/中央大學客社碩二】
計畫在八月時拍攝了一部短片,主題是「我有話要說」,原本是想拍攝關於計畫團隊在進入場域後,帶給場域中的人們什麼改變,沒想到在訪談的過程中,意外聽到新住民的心聲,讓拍攝現場瀰漫一股傷感及不捨。
在執行大專校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時,於110年10月9日(六)與計畫研究人員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黃菊芳系主任以及蔡芬芳副教授一同前往桃園市楊梅區伯公岡公園進行田野調查。並參與「110年度多元聚愛-桃園新住民嘉年華會暨節能減碳宣導活動」,活動主要由台印喜悅發展協會與楊梅區上湖社區發展協會主辦,楊梅區21個社區發展協會協辦。各協會理事長帶領志工及印尼、越南、菲律賓等新住民約有280多人出席參與活動,並設有10個服務與美食攤位。
桃園新住民嘉年華大合照
當天的活動由「台印喜悅發展協會」林麗娜舞隊的印尼歌舞表演開場,若看過麗娜跳舞的人,一定都會被她的舞姿吸引!透過3次的舞蹈表演,不僅表現出傳統的印尼舞蹈,利用不同的詮釋方式更展現出現具現代感的印尼舞蹈,奪得在場所有人的目光。此外,政府機構更利用此機會向大家宣傳與新住民相關的福利措施,讓新住民能夠進一步了解並善用資源。最讓人感到溫馨的時刻,莫過於主辦方選出3位新住民代表,包含:來自越南的陶氏蝶、來自印尼的范紫嫻、來自印尼的彭雪滿,並一一介紹屬於他們的故事,同時藉著活動讓他們有機會說出自己心中想告訴家人的話,還有對臺灣這塊土地的感恩之心。在溫馨時光後就是歡樂的新住民服裝走秀!各式各樣來自不同國家的傳統服飾,讓我再次感受到臺灣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同時也讚嘆著傳統文化的美麗。
因有台印喜悅發展協會鄭泰和理事長的邀請,我們才有幸共同參與此次活動,比較可惜的是,因為環境因素而延後原本預定與印尼新住民的訪談,而我們之所以選定印尼新住民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就是因為他們大多是客家人,來自印尼西加里曼丹的山口洋與週邊城市,與其他國家新住民不同的是,他們多了一種語言-客家話與自己的夫家溝通。但透過活動的進行以及聆聽他們的故事,也讓我們初步了解到他們在臺灣社會中的處境,以一直活躍於此次活動的李慧菁為例,她是印尼山口洋客家人,講著一口流利的華語,現定居於楊梅並且育有兩子,慧菁剛到台灣就找到旅行社的工作,主要是處理東南亞相關的票務,但我覺得很不容易的是,在取得公婆與先生支持下,她從楊梅國小、國中、一路唸到治平中學補校資處科,最後完成大學學歷,並於2015年考取印尼語導遊人員,取得正式執照!從活動中可以一直感受到她樂觀開朗的個性,也許一路走來不容易,但她仍懷抱感恩之心並熱心於公共事務。
慧菁與她的家人們
老師們與台印喜悅發展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