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312期 2018/11/01 出刊/ 半月刊

 

 

桃園,景中客家

【文圖/呂昱宏/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二年級】

 

26012

  對桃園的第一篇「心得」是發生在去年的九月中旬,剛剛在中大就讀兩個禮拜的我,第一次踏上返家的過程中。那是一段從公車中壢站走到火車中壢站的路途上。

  那時的我初來乍到,對於桃園的交通都還不是很清楚。因為懶惰成性又好面子,不想去問其他人,也就不知道公車站所顯示的「祐民醫院」和客運站上顯示的「中壢民族」指的是相同的一個地方。自詡凡事追求省時和省錢的我後來吃了整整兩次我給自己帶來的虧,因為從中壢民族搭乘客運其實遠比在中壢車站的客運站搭乘來的便宜又快速。直到十月份,因緣際會下發現了祐民醫院和中壢民族之間的關係,這個虧才算吃完了。

  雖說是吃虧了,但是現在仔細想來,因為這份「心得」,其實我也算有些收穫。因為它一定程度的刷新了我對於桃園的認識,也是於在地人的重新認識。
  下了公車,首先看見的是一排排的學生人龍,他們在那條不寬的廊道滑著手機,等著公車載著他們回到學校。廊道由大理石石磚地板鋪成,因為上頭蒙上了厚厚的一層灰的緣故,已經看不出它原本該是的粉紅。雖然有位清潔阿姨,但她正專注的分類鐵桶裡的垃圾。其實,只要將地板變得稍稍乾淨一些,打層臘,我想公車等候區所給人的感覺會是很大的不同。轉過麥當勞,直通中壢車站前圓環的是一條開滿商店的廊道。「心得」可以說是由此開始。

  廊道的公車端是一個食尚廣場,一樓的麥當勞、二樓的壽司餐廳、三樓的韓式吃到飽料理等等……。主要針對晚上才搭著火車抵達桃園的中大學生,讓他們擁有豐富的選擇。NET、Nike也開在其左右,供學生在吃飽喝足後能夠活動筋骨,參觀一番。不過,在此之後,到截斷廊道的建國路之前,還有兩家數位影像沖印的小店,分別各一家的通訊公司和銀樓。這就讓我開始覺得有些蹊蹺,高中地理提到的群聚經濟在廊道前半段還能看見,但幾步之遙後卻似乎是並不管用,風牛馬不相及的商家共同出現在同一條路上。

  跨越建國路之後,繼續沿著廊道走,風情又和前邊大不相同。我很容易的就發現在這一段路上東南亞人的比例真的不少。一旁的商家是清一色的手機通訊行和精品店。空氣中有股味道,好似我在新加坡旅遊時,竹腳市場裡所聞到的、濃郁的香料。不知道它從何而來,也不確定這是真的,還是只是因為我已經把香料這個為使食物在潮濕天氣下得以保存的東西視為東南亞的一個特色符號,而自行想像出的。在三角窗那等著綠燈,我仔細的想聽出、猜出他們可能來自於何方,但終究無果,畢竟對於東南亞的語言,我是完全的零基礎。不過,在前往車站時,從他們兩個的笑聲中,我能聽出交易似乎是成功了,他們都對結果感到十分的滿意。

  都說桃園有許多的客家人,我想,它真的是。只要仔細的想一想,其實就能發現住在桃園裡的這兩大族群,雖然在語言、文化等背景上有明顯的差異,但是在「以異鄉為家」的這個經歷來看,他們卻是又那麼的相似。它是現代說著客家話的「客家人」大本營,也是現代從東南亞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打拼,同樣以異鄉為家鄉的「客家人」的群聚之地。就像課堂上所學到的,客家人延續著有關自己的一切,像是家族文化、原鄉信仰等等,來紀念、保存過去;或許,這群新的客家人也正透過通訊行的存在來抒發他們對家鄉的思念,而那精品店和影像沖印店則是讓遠在家鄉的家人能夠知曉自己過得很好而得以放心的證明。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
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
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
鄭曉峯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
◆ 編 輯 群/ 李秀鳳、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陳昀楨、彭賢明、
廖千慧、賴亞華、羅雅鈴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