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81期 2017/07/15 出刊/ 半月刊

 

 

藝起來!做桃客趣-桃園客家青年藝文Salon

【文、圖/潘佳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碩二生】

 

2017.05.17在後門福祿茶舉辦這次的沙龍,想想從去年12月首次開會時,會中提出舉辦類似哲學星期五的活動,讓形式不再是帶有嚴肅感的研討會模式,而是走向一條可以與參與者一同討論、分享的方式,讓議題可以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經驗合在一起。而這樣的靈光一閃,也像個幼苗般,在一次次的開會、修正下,這場活動有了根、莖、葉、甚至在外觀上有了鮮豔的色彩,很謝謝開會中的每位與會者、主持人、工作人員、與談人、老師、還有在我人生經驗中參與的每一場活動與人,帶給我碩士班二年級生涯裡面最難忘的一場饗宴。

26012

【跟著藝文工作者、社區營造者的經歷與經驗,來反思台灣藝文現況】
隨著主持人的帶領、四位與談人的談話,聽到他們四位在藝文領域的啟發與踏入,還有影片、圖片的播映,讓我看到了桃園的另外一面,以及在政府政策下,令人震驚的文化建設藍圖。我忘了是誰的提醒與觀察,讓我開始注意到,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政府,為了彰顯國家或地方重視多元文化與多元族群,因而建造了許多的硬體設施來說明此事;倘若我們可以稍微停下來注意、甚至是花時間討論,也許會發現,在硬體設施建造以前,我們所失去的軟實力或無形的文化資產有多少、而我們僵固的體制對於藝術文化,可以採取哪些方案或彈性來保護或保障這些在未來具有發展潛能的資產呢?又或者,我們自己可以怎麼做?例如開始重視文化資產的保護?抑或是對於軟實力,我們能用比較積極的方式來促進,甚至是給予時間發展嗎?而制度與法規我們想要怎麼著手呢?

26012

【回自己的小宇宙來一場小實驗吧】
回到我們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崗位上,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不禁讓我想到我喜愛的教授時時提醒我這十項守則,即「練身體、長知識、認事實、說真話、勤思考、改價值、習判斷、助弱勢、督代表、疑政府」,對於雙重標準有所警惕,時時反省與反思,或許除了在藝文領域上,台灣的各層面也是需要一些時間進行改善或改變的。如果我們希望藝文、社區營造,以及其他領域不要再有這樣的情形,那我們自己就一起動手來創造與改變吧!

26012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
◆ 編 輯 群/ 池姵萱、李秀鳳、吳慧庭、周佳儀、涂政強、彭淑姿、彭賢明、劉宛亭、賴亞華、羅雅鈴  
 (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