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281期 2017/07/15 出刊/ 半月刊

 

 

客家研究的苦行僧:張維安教授的奇幻客家之旅

【文/張翰璧/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教授】

 

寫這篇「推文」(推薦一位客家研究貢獻獎得主的客家研究之路)的當下,本應該是和張維安教授在泰國進行會館研究,因為其他原因,我沒有同行,而是在回憶張老師的客家研究之旅。
張老師這次是應泰國梅縣會館古柏生理事長之邀,在「羅芳伯研究研討會」上發表的演講。記憶中,過去五年來,海外社團或是研究機構常常邀請張老師出國演講,而他也總是在極度繁忙的公務中,擠出時間「輸出」或「宣揚」客家研究的理念,希望愈來愈多的海外社團與學者在不同的「地方」進行客家研究,並與台灣的客家研究進行交流,奠定台灣成為「客家研究」、「海外客家研究」的重要基地。
這樣的努力,是需要極大的研究熱忱和強健的體力。過去近15年以來,張老師和我幾乎年年出國(尤其是東南亞)進行海外客家的田野調查。東南亞的天氣酷熱,加上客家人許多是居住在交通不便的鄉下或是山芭,學術研究變成對研究者體力與難力的最大挑戰。在過程中,每每遇到不同類別的客家人:學者、會館人士、文史工作者、客家人或是非客家人,張老師都會在汗流浹背、眼皮沉重的狀態下,不厭其煩地說明台灣客家研究的發展以及當地客家研究的潛力,並鼓勵大家一起「做」(捲起袖子蒐集田野資料)客家研究。重點是,總是面帶笑容,態度堅定。這樣的奇幻客家之旅,從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泰國等,到東北亞的日本,大洋洲的大溪地,中國大陸和香港,瑞士和美國等國家都佈滿張老師的客家研究足跡。
時間上,這些海外客家田野調查大都是在寒暑假進行,因為學期中的張老師,一職身兼行政主管,從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到交大客家學院院長,十幾年來沒有中斷的主管職位,非但沒有降低張老師的客家研究能量,反而在院長的高度上,持續推動高教領域中的客家研究,為的不僅僅是「客家」,而是全台灣的「族群研究」。從2003年開始,張老師的客家研究的時間表,幾乎就是「學期中在台灣、寒暑假在海外」的分配模式。研究議題涵括客家經濟、客家文創、族群認同、海外會館、宗教信仰、客家聚落(蘭芳公司)、到近期對台三線研究,許多重要的研究主題和架構的發展都和張老師的推動有關。因為,他每天在「思考」的都是客家研究。

26012

【身體力行:頭戴客家涼帽的張教授,2014年拍攝於香港客家博物館。 圖/張翰璧】

▲BACK

贊助單位 / 客家委員會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孫煒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江俊龍老師、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黃菊芳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峰老師、賴守誠老師、
鍾國允老師、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孫煒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
◆ 編 輯 群/ 池姵萱、李秀鳳、吳慧庭、周佳儀、涂政強、彭淑姿、彭賢明、劉宛亭、賴亞華、羅雅鈴  
 (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黃昌第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