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園區政策分析: 文化與產業結合的願望思維


發佈日期:2010/07/01 作者:張容嘉、張維安

摘要


隨著族群意識的抬頭,各地客家人居住較密集的地方開始出現許多客家文化館舍的蹤影,「客家文化園區」(Hakka Cultural Park)尤甚。其中最受矚目的則是由政府大手筆撥款興建的兩座國家級文化園區(銅鑼與六堆),既象徵著國
家對於客家族群的重視,亦描繪伴隨文化園區而來的地方觀光與產業發展的期待。中國大陸亦然,近年來紛紛在梅州、賀州等地砸下重金打造大型客家主題文化公園(cultural park),在「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思考軸線上,以作為世界客家文化的象徵地方式結合文化與觀光。然而,伴隨著台灣這些年來紛紛落成的客家文化設施有被譏為「蚊子館」的疑慮,文化園區亦無法免於檢視之列,期許文化園區保存、發揚族群文化,繼而帶來利潤的政策,如何落實?本文擬探究承載地方期待的客家文化園區之美麗與哀愁,首先探討國外文化園區的成功案例,並探討族群旅遊(ethnic tourism)與生態博物館(eco-museums)的議題;其次以網路資料為基礎,分析客家文化園區的現況與困境:從地點選定、廠商招標到營運討論,政府角色與介入政策所涉及的問題;最後,討論客家文化園區設置的理想、對客家文化的意義及同時發展地方經濟的目標,以進一步分析客家文化園區欲藉助文化帶動經濟的構想,是否僅為一個願望式的思維。


關鍵詞:客家、客家文化園區、族群旅遊、生態博物館

附檔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