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98期 2009/12/01出刊/ 半月刊    

<此為學生習作園地,不代表本院立場>

 


暑期田調心得

【文╱陳鈺婷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做客家研究,除了要比較研究之外,同時也要親自去田野調查,這讓我想到迎新的行程,同時大概回顧一下初次接觸田野調查當中最直接的感受與心得。因此就依參訪地點的順序來回顧。

  龍潭的客家文化園區就外觀看來感受不到明顯的“客家”,現代化的建築形反而會令人卻步,不了解的民眾甚至以為進入參觀要付費。走進內部,觸控式的電子資料庫等硬體設備相當現代化,走完一圈軟體的部份相當缺乏。會覺得這樣的客家文化園區感覺很空泛,一直飽受許多外界的批評也是事實。如果龍潭客家文化園區是給真正接觸客家、了解客家文化的人去做規劃是不是會比較好呢?在我心中產生這樣的疑問!只是接觸客家、了解客家的定義又是如何?這又引發我進 一步的反思。

  關西茶工廠,參訪當天雖然未能看到製茶的過程,但是一走進來還是覺得很有意思。像是木製樓梯、茶廠當時貿易等國的裝箱標記,以及早先的照片都能感受到以前的繁榮氣象。特別是茶廠老闆親自解說以前茶葉的交易經過,可想見交通運輸不發達的年代要北上大稻埕出售茶葉又是件不容易的事,尤其在看了早期的黑白照片<所有茶葉裝箱出貨,一車車載送前所拍攝的照片>似乎更能感受到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很大的。老闆也特別強調任何產業最大的鼓勵就是國家政策,只要政府有重視,產業競爭力要提升並非難事。對關西茶工廠而言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政府政策有好的配套措施,進而提升茶產業的競爭力。我覺得在台灣類似關西茶工廠的傳統產業, 一也面臨到這樣的問題,就是在全球化影響之下,傳統產業如何迎頭趕上全球化的潮流的這個問題!

  新埔枋寮義民廟當天遺我們導覽介紹的是黃卓權老師,在參觀前黃老師就先說明廟的左右邊的基本概念。同時也要我們注意廟宇內部奉侍的神明、匾額年代…等等。在問題討論時就提到枋寮義民廟已然是座陽廟,其分廟仍然是以陰廟的形式經營下去的這個問題。當中就有同學認為,或許是枋寮義民廟附近的住民八成以上為客家人,基於族群和宗教的認同感無形中枋寮義民廟已然升格為陽廟。因為我本身是住在桃園縣平鎮市義民廟附近,就我個人感受倒是覺得平鎮市義民廟的住民也具備身為客家人的族群認同感,不過義民廟是否為停留在陰廟亦或升格為陽廟,就不是這麼重要的 一個問題了。隨後,黃老師又帶我們到下枋寮土牛溝遺跡去看看,由於是黃老師自己發現這樣的遺跡,可以感受到他在分享心得時相當有成就感。土牛溝其實也是一條人文地理的界限,不僅分割了竹塹地區的生活空間,同時也賦予溝內溝外不同的意義。礙於時間因素,一行人隨即到上枋寮劉家雙堂屋,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劉家的祖塔,外觀設計相當特別,不免讓人聯想到東海大學的教堂。這一天下來對於田野調查也有個概念了。保持對於研究的熱情是很重要的,最有趣的部份就在於多看多觀察,並且找出差異性所在。相信一定能在當中得到成就感!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msjiangdr@gmail.com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巧媚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林筱蓉、古儀瑩、江欣潔、梁素禎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