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97期 2009/11/15出刊/ 半月刊    

在臺客籍「印尼」與「大陸」配偶之客家認同比較研究

【文╱謝淑玲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畢業生)】

論文摘要:

  近十多年來臺灣除四大族群外(閩、客、原、外省),約有34萬多人,從中國大陸各省、東南亞各地區嫁到臺灣的所謂外籍配偶或大陸配偶,或我們可以說他們及其婚配之下一代是臺灣的另一大族裔。她們在臺灣生活所面對的各種壓力及其子女教育產生的問題,已引起社會廣泛的注意,也因此使得我們不得不正視「外籍配偶」之類屬性與相對性及其與台灣社會之關係。

  同時,過去的自己和所擁有的歷史是現今我的思想根源,也是我現今的意向。在記憶知識和歷史記憶的交互連結中,透過圖像描繪將會顯示出個體如何塑造自我,個體也是社群,個體間會互相影響且不斷再生產與改變他們所屬的社會,也因此而影響著個人情感的認同。而「文化」是個人或社群「記憶」的載體,也是個人的歸屬及認同的情感,更是一種符號一種標誌。我們常說:「人不親水親;水不親;土親」,就因為這樣的覺醒,讓我深刻體會到土地與在地的親親性。事實上,故鄉泥土的芬芳一直都撼動著我的心弦,而故鄉的最初也始終縈繞心頭,於是在這樣土地文化的親親性下,我嘗試著對故鄉泥土的情懷透過漸為變遷的族群與國際婚姻關係來作一初步的探討。為深化研究內容,筆者將對「客籍配偶」間與「南北」客家特質的相同與差異點作一分析比較。也就是說,筆者試著了解並探討的是:有關客家的或模糊的或熟悉的或建構的也或許為真實的認同層面,藉由同屬「客籍婦女」的外籍配偶為一媒介,期冀能對客家的認識有所呈現也能有所貢獻。

  緣此,為了解她們在臺之適應情形以及同屬客籍卻因遷徙路線不同又因著因緣際會遠嫁來台的外籍配偶們其客家認同意識,特設計此一研究計畫。研究者將針對客籍大陸配偶以及印尼配偶透過焦點團體與深入訪談方式做質化研究,並進一步作探討與分析以深化臺灣多元文化的時代意義。除瞭解外籍配偶在臺灣的適應情況及所面臨得問題落實關懷外,希冀尚能藉由此提供政府以為(官方與非官方)輔導「外籍配偶」的參考。

  首先,本文將藉由基本問卷與焦點團體訪談紀錄之資料作一初步的彙整;然後再以相同及相異之兩個面向來作區分;接著透過物質與精神層面來做兩對照組的探討以及配偶們於家庭生活適應、社區生活適應、小環境、大環境之適應狀況;同時也繪製成圖以作說明。最後我們將再透過客家話、客家宗教與客家文化之客家認同意識做一綜合整理。雖然我們無法顧及所有面向,對研究不足或尚需加強及探討之部分,容日後圖之以為深化本文之內容。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巧媚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林筱蓉、古儀瑩、江欣潔、梁素禎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