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97期 2009/11/15出刊/ 半月刊    

專訪古國順教授

【文╱江欣潔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一、平上去入四聲問題初探

(在上客語口譯培訓班時,看到古老師的講義中音韻對照的聲調表是橫式的,和大陸式的直式的不同,故興起探討念頭。)

問:為何古老師您使用的聲調表(1表陰平、2表陰上)和大陸式(1表陰平、2表陽平)不同呢?

答:這是古時候最傳統的用法。大約在南北朝時代,皇帝問:「何謂四聲?」某位大臣曰:「天子聖哲。」以這四個字表平上去入。而今,天子聖哲用方言讀正好符合陰平、陰上、陰去和陰入四個聲調。而閩南人幾百年前篇撰閩南語字典,其聲調正符合天子聖哲四聲,且強調有八音,故我這麼做是回歸傳統。

  四聲最初只有陰平、陰上、陰去和陰入四聲,後來發展出陽平、陽上、陽去和陽入,而閩南人幾百年前篇的閩語字典,強調有八音正是因為陰平、陰上、陰去、陰入和陽平、陽上、陽去和、陽入。

  閩南語和客家語一樣,上聲不分陰陽。我們在編台灣語言注音符號時,簡稱tuluba,那時的符號就如此訂定。即然有這樣的傳統,且字典也是如此,故我採用這樣的方式。

  之後,我有寫關於這類的文章發表,我認為,若大家習慣使用這套符號,就繼續使用。就像我們在教育部討論用字時,我們統一用調號來表示,陰平寫1、陰上寫2、陰去寫3、陰入寫4及陽平寫5、陽上標6、陽去寫7和陽入寫8,當我們在轉成「四、海、大、平、安」時,非常好處理,將其對應各方言的調值即可。還有,注音比賽時,若各個方言用不同的符號,那要如何評分呢?!

 

問:那台灣和大陸的版本不同,若在寫論文時或看大陸文章,又要轉一下才能對應到正確的聲調,為何不統一版本呢?

答:寫論文其實沒關係的,在文章內參入注腳即可。其實以前我根據tuluba編台灣記音訓練教材,客家人的書就這用本,及清華大學的符教授,他在做全省客家民謠及民間文學的調查,他是閩南人,他使用tuluba,後來調查到客家莊,遇到瓶頸,當時客家區沒人會標音,他問我,我和他建議要和閩語統一,也用tuluba,所以國客閩的標音我希望能統一,會比較好,不要國語一套、英語一套、客語和閩語又一套,實在複雜。



二、台北市出版的客語詞庫,是否要出修正版?

  這要視北市政府有無經費,我認為應該可以出修正版,這本字典問世至今,收錄了2萬多條詞彙,它的好處是連現代的詞彙,也有包含在內。在出版這2年來,在用字方面,教育部和客委會的用字會變化,目前尚未決定的字,慢慢修正了,還有顧慮到,字典內的用字需和教育部、客委會相同,故這是原因之一。我們第一批推薦用字出來的約300字,和閩語一樣,一共要推出3批字。

 

三、未來規劃

  目前教育部客語詞典,先修正一些字,協助羅老師9年前修字典的計畫,幫忙客委會製作初級認證考試、客家考試課本,當初只針對成年人編的書本,因為要開放、鼓勵小朋友參加認證,故邀請各校的校長、師長、專家來幫忙,製作適合小朋友的。

  我從事教育已有50年了,以前從師範學校畢業,18、19歲開始任教,教客語也有近20年了。民國78年時新竹縣縣長很重視客語發展,開設客語師資講習班,當時鄉土語言沒有這類的老師,找我教鄉土語文,不論是歷史、物產到客家語音,我全部都介紹出來。

  近年來有空時都在編教材,我非常想退休,因為有一些想做的事未完成,像是編客家成語字典、寫寫詩、散文,召集有志一同的年輕人一起做,年輕人電腦較行,需要他們來幫忙。

 


  我們在和樂氣氛下完成訪問及中餐,古老師的謙虛,學術修養,讓我敬佩,一位客家大老,竟可以如此親切。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巧媚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林筱蓉、古儀瑩、江欣潔、梁素禎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