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96期 2009/11/01出刊/ 半月刊    

<此為學生習作園地,不代表本院立場>

 


客家社會文化專題心得報告

【文╱劉尹萱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一生)】

  閱讀這幾週的書籍資料下來,發現近幾年政府開始重視的鄉土語言教育,常常效果是不夠彰顯的,尤其是在漸漸都市化抑或是都市化嚴重的地區。

  例如新竹的客家人,走上街上的商店,常常都是用閩南語溝通,當然偶爾也可以聽見用客家話溝通,然而首都的台北會在街上用客家話溝通的普及度更低迷的不在話下。同樣的,在相同的區域會在家中用自己母語溝通的比例呈現了「城鄉差距」。問題出在哪裡?是政府的鄉土教育不夠紮實?

  在徐正光老師的一篇著作<台灣的族群關係—以客家人為主體的探討>中,提及「在不同族群的通婚家庭中,客家話的消失最為嚴重,不管父親為客家人,或母親為客家人,家庭把客語傳給下一代比例不到三分之一。」客家家庭學習母語,以如此低的比例去發展,相信政府推行的母語鄉土教育可能將持續無法彰顯太大的成效,甚至會讓強勢族群的語言越來越盛行。生活周圍曾經有幾個例子:父母都是客家人,卻要孩子鄉土語言選擇閩南語。發生這種情形最常見的原因有二:(1)孩子的好朋友們選閩南語比較多,所以牽制了孩子的選擇。 (2)父母認為讓孩子學閩南語在外溝通起來將會更順暢,或是認為孩子平常在家中就可以接觸到客家話,反而接觸不到閩南語,所以並沒有在學校學習客家話的必要性。

  倘若,客家家庭中能以講客家話溝通的環境下,讓孩子熟悉自己的母語,當然會是最好的情形,但是大部分的家庭與後輩交談,用國語的比例卻是不低的。也許根深蒂固的問題在於,客家人在「家庭裡」對客家族群的認同性,或是對於將客家話傳下去的重要性並不重視,而致使客家話一代一代流失的現象。俗話說:「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寧賣祖宗坑,不忘祖宗聲。」所以鄉土語言教育,不能單靠政府去推動,家庭裡面更應該鼓勵甚至和孩子一起學習自己的母語!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巧媚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林筱蓉、曾筱茜、江欣潔、梁素禎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