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95期 2009/10/15出刊/月刊    

 

 

〈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與分裂〉之書摘

【文╱徐玟榕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作者:

張炎憲,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專長台灣史。著作: 〈風中的哭泣──五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案件〉,《竹塹文獻雜誌》20期,新竹市文化局;台灣共和國──台獨運動的先聲》,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0年2月。目前研究:台灣拓殖株式會社工礦事業與台灣工業化(1936-1946) ;台灣近代人物資料庫;新竹地區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訪查計畫。

書摘:

  本篇文章主要論述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與分裂之過程。文協成立的時期為日治台灣人民抗日運動進入非武力抗日時期。1920年台灣赴日留學的學生受到西方民主運動、日本大正民主運動與中國五四運動等影響,而掀起民主風潮,並在日組成「啟發會」及創立「台灣青年」等集會與雜誌。翌年,六三法撤廢爭論轉為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其主要目的在於要求施實民主政治,面對民主思潮的激盪,帶動台灣先進的知識份子紛紛站出來替自己發聲,其中蔣渭水就是主要人物之一,台灣文化協會也是由他起頭組成。1921年蔣渭水面對第一次台灣議會請願運動時,認為台灣民族運動已進入實踐運動之階段,因此同年七月拜訪林獻堂商討成立文化協會的事宜,最後在十月於台北靜修女學校成立大會,當時參加的會員皆為台灣受到新式教育與新思想啟發的中產階級的知識份子居多。而後文化協會大力推動會報出刊、讀報社、各種講習會、設立中央俱樂部及文化書局與青年運動,其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台灣人民的知識水平,喚醒台灣人民的民主意識。

  文化協會創立以來,不少海外學生受到無政府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思想而將此思潮帶進台灣,又台灣留學生與日本社會主義有往來,且在俄國社會主義革命推翻沙皇的成功案例之下,受到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的學生漸漸不滿足文化協會,因而實行無產階級革命,聯合農民推翻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之後的台灣文化協會出現左翼右翼之派,其一方支持社會主義,另一方為無政府主義者,范本梁與新台灣安社就為無政府主義(右翼),而二林蔗農事件則是受到左翼思想的影響,但卻也表示了文化協會從當初的民族差別問題,轉為注意農民問題。文化協會對內面臨左右翼之分,對外又受到總督府對台灣抗日份子的高壓手段,使得文化協會於1927年走向分裂之途,當初文化協會創立試藉文化啟蒙而對台灣人民再教育,成立過程中知識份子的主權意識抬頭,照成內部意識形態的不同導致文化協會分裂。雖文化協會成立至分立過程不久,但過程反映出當時代台灣知識份子對新思潮的接受與反應,並且看見台灣人民面對日治時期所受不平等待遇極思爭取權力的一面。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巧媚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曾筱茜、江欣潔、梁素禎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