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94期 2009/10/01出刊/ 半月刊    

<此為學生習作園地,不代表本院立場>

 

 

田調之旅vs客家生活體驗

【文/林恩銘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在今年的八月,對於剛升上碩一的我來說,是全新的體驗。田野調查的參與,對我來說是很新鮮的事物。八月初參加了所上的田野調查之旅,而八月底我自己又參加了高雄市客委會的客家生活體驗營,兩個活動所接觸到的都是台灣的客家文化,但因著活動地點所到之處不同,也對於我在參與後產生不同的感受。

  田調行程所到之處大致在於桃園與新竹兩地,主要是以北部客家聚落為參訪的地方,在這當中,我們拜訪了桃園龍潭客家文化園區、早年的茶葉大廠-關西茶工廠、枋寮義民廟、姜阿新故宅、金廣福、劉家祠堂、劉家家族塚、采田福地等地方。其中,最讓我驚豔的地方有兩處,一是劉家的家族塚,另一是采田福地,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劉家家族塚如此雄偉,我還是初次見識到,占地寬廣,外貌與東海大學的教堂有異曲同工之妙,再加上風水的造林,感覺有種置身事外,進入幽靜的仙境一般,而其內部據說有一千的個塔位,可以容納整個大家族的族人,展現出客家人重視宗族文化內涵;而對於采田福地有不一樣的感受是在於其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平埔族與客家人、閩南人的融合,從血緣上來探討是如此、從建築物的角度來看也是如此,再更仔細的從祭拜的神明、儀式來看更是如此。
而對於八月底所參加的客家生活體驗營,主要的活動地點在高雄與屏東的六堆地區,所到之處有竹田忠義祠、客家文物館、五溝劉氏宗祠、美濃菸葉輔導站等地方,而對於比較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在於五溝的劉氏宗祠的部分,五溝村現在已被政府認定為聚落保存,因五溝村內到處可見各姓氏的宗族伙房,而且也都保持得很完善,尤其是五溝的劉氏宗祠,更是該聚落保存的重心所在。在劉氏宗祠中,處處可見早期的風水觀念,玉帶水與化胎皆是客家文化中重要的風水觀念,且劉氏宗祠中也不難發現客家人晴耕雨讀的精神,在宗祠旁還設有一個學堂-觀海山房,建築風格是巴洛克式風格,展現其劉氏宗祠的豪華與繁榮,觀海山房更肩負著當地教育的重心,培育不少優秀學子。

  在兩項活動參加完後,讓我產生了兩種不一樣的感受,在田調方面,或許是因為接觸客家研究的機會少,所以還是會有一般人的迷思,總是想要在我們形體上所能見到的部份去找尋客家的味道,但,以這種態度來看待桃園、新竹等地,或許我們會有點小小的失望,畢竟在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所呈現出來的事物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在北部,我所見到的只有現代化之後的產物,古蹟被修繕的很新,客家文物很跟的上潮流,文學、音樂、繪圖皆是,就連接待我們的人所說的話也都是國語;反觀客家生活體驗營中,處處可見傳統的客家元素,很老舊的伙房、很傳統的器物、當地人生活的模式等等,這些都是從外在可以很清楚體會到不同之處。而從感覺層面來體會,田調因為大家著重的點在於客家是什麼?客家味在哪?而在討論的過程中也是如此,很難跳脫這樣的氛圍來體會客家的精神,可是,在客家生活體驗營中,所營造出來的感覺就是處處展現客家味,在參訪的路上經由看到的外在事物,會被做介紹的老師提出客家的精神所在,經由創新課程的演講中,也常常提出客家的元素來做創意分享,在學員的表演活動設計中,也都是加入客家元素來做連結,使得客家的味道漸漸被調味出來。

  兩項的活動參與,讓我的收穫頗多的,見識到了不同的客家風格,也讓我體會到現在我們所發展的客家,所要追求的是什麼?是要延續客家的精神。在客家族群隱形幾十年當中,器物上的文化已隨著時代的演進,慢慢被同化了,唯有客家的精神是與眾不同的,所以在保留文化的同時,要花更多的心力來保存客家的精神。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巧媚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江欣潔、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