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自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無心插柳,走上文史工作者一途,苗栗縣文史學者陳運棟成了客家研究先驅,一頭栽進文史工作的世界。
民國67年撰述的《客家人》是他的代表作,集海內外客家研究大成,被譽為研究客家必備的經典鉅著。
陳運棟出生於苗栗縣頭份鎮,一連五代都以教育為業,是標準書香世家。19歲從新竹師範畢業,擔任國小教師,一路當上校長,獻身教育47載。
由於來自大陸原鄉的族譜散失,民國59年,陳運棟受宗族之託重修族譜,到來台派下各房查問,卻發現許多資料早已佚失,開啟了他到全台各地蒐集族譜及對台灣史的研究,也是陳運棟從人類學角度研究客家的起源。後來,他不但重修陳家族譜,至今研究的譜牒已多達四、五十姓。
後逢鄉土論戰起始及本土意識抬頭,出版社找上陳運棟,希望將他所研究蒐集的資料集結成書,於是開始了他辛苦的著書歲月。《客家人》一書完成後,客家大老鍾肇政說:「既然是客家史,怎可沒有客家話單元?」為此,陳運棟花了半年學習羅馬拼音,再一一搜尋介紹客家話的書籍,一點一滴逐步完成。
後來他加入中研院民族研究所的閩客族群文化對比研究行列,實際從事客家地區田野調查工作,多次發表論文且成績卓著;51歲時以第一名考取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並順利取得碩士學位。
78年出版《台灣的客家人》,努力在學術刊物發表文章,奠定他在客家研究的地位。
陳運棟對客家文化的貢獻從未間斷,他曾擔任台視客家節目「鄉親鄉情」的講座,向民眾介紹客家文化長達十餘年;並為《客家風雲雜誌》創刊元老,是目前仍發行中的《客家雜誌》前身。
民國80年,陳運棟以最高票當選第二屆國大代表,並成功連任,塑造文人從政典型。
89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籌備期間,陳運棟擔任籌備委員,不僅參與規劃與推動,並發揮良好黨政關係,促使立法院通過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組織條例。
陳運棟曾擔任苗栗縣鄉土學會理事長,主編過西湖、頭份、三灣等鄉鎮志;2002年,他作為重修苗栗縣志的總編輯,帶領各領域專業者,完成共33卷41冊的苗栗縣志,無論內容豐富度或資料完整性均冠全國。
三十餘年來不遺餘力投入客家文化的研究與提倡,陳運棟的客家文史工作之路雖辛苦,卻不寂寞;雖漫長,卻實至名歸。
資料來源: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27680&ctNode=2161&mp=1&ps=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