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92期 2009/08/15出刊/月刊    

 

 

都市隱形俠~都市客家的跨國比較

【文╱古明芳 (轉載自國立中央大學)】

  傳說西元前210年徐福是首位客籍人士東渡日本的始祖,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克服政治及文化的障礙,成立了日本客屬組織。

  孫中山到了泰國之後,讓分裂的客家團體握手言和,成立了客家公會。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於今(6)日在三峽客家文化園區舉辦「2009全球城市高峰論壇-都市客家的跨國比較」,客家學院院長江明修表示,全球約有一億人口的客家族群,分佈於世界各地,為增進亞太地區客家城市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展現「新客都」及客家多元而豐富的面貌,廣邀國內外相關之學者專家,分別從「客家族群政治」、「客家社區網絡」、「客家人文藝術」與「客家產業經濟」等四個面向進入研討。

  大會邀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副主委鍾萬梅、台北縣政府客家事務局局長何培才、聯合大學校長李隆盛與會。台北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丘昌泰,在主題演講中表示,都市化以後客家人都隱形了,都市化越高、隱形得越厲害,因此中大能舉辦此研討會,提供了客家族群對此問題一個警醒的機會。

  中大客家學院院長江明修以「戰後台灣客家政治發展趨勢─以桃園客家地區為例」,說明不同時代的社會經濟發展,促成不同的政治發展方式。
他說,從清領開發到日治結束前後,桃園客家地區的各鄉鎮大多以「小農」生產方式發展,由少數菁英控制地方政治。一直到中壢工業區設置前後,才開始有大量的中小企業產生和移入,讓桃園客家地區的產業結構產生鉅變,也影響了其政經社文與族群脈絡,地方政治也形成另一種政黨與地方宗親相互結合的運作。

  此後,接續工商和地方不斷開發,新的產業結構,讓地方政治菁英不但要考慮族群、血緣、地緣結構,更要在意政黨的操作,此即是現階段桃園縣客家地區政治發展的趨勢之一。



客家美食 從食物出發塑造客家意象

  新埔柿餅、北埔擂茶、南庄桂竹筍、美濃粄條…,客家美食意象深植眾人腦海,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助理教授賴守誠指出,台灣客家飲食運動透過客式食物潛藏的社會、政治與美學特質的挖掘辨認與接合重構,在現代消費社會對飲食文化多面向、多層次的快速發展中,逐步取得了重構地方發展並延展食物品質的顯著關鍵地位。

  賴守誠說,自1980年代中期起,伴隨著族群政治氛圍的轉變、地方鄉土意識的強化、現代資本主義的深化與餐飲產品類型的多樣,帶有族群與地方特色的客家飲食在台灣快速崛起風行。

  進入1990年代中期後,環繞著消費文化的全面蓬勃、休閒旅遊的日益暢旺、地方發展的愈趨迫切及飲食品質的多元需求,台灣各種客式食品在客族文化塑造與客庄地方意象的塑造上扮演日益明顯的關鍵角色,並逐步與農鄉地方營造及休閒文化產業結合。
 


圓桌會議 連結世界客家團體

  論壇邀請日本關西崇正會劉宏成總幹事、曼古客家學研究會古柏生會長、台灣、香港、大陸等地多位專家,連接客家族群與城市發展的紋理,藉由亞太地區對客家研究的成果分享與對話,提升台灣客家研究在國際客家學術的地位,整合各領域與跨族群的視野,讓客家文化邁進更深化的層面。

  日本關西崇正會幹事長劉宏成指出,崇正會是一個不介入政治的客家人團體,1963年東京崇正公會成立,名古屋、關西、沖繩、關東、西日本、橫濱崇正會陸續成立。

  劉宏成說,崇正會不拘會員國籍、宗教及信仰,堅決維護和平,同時堅守「敬老尊賢」的精神,引領年輕世代走向正確的成長路程。

  泰國曼谷客家學研究會會長古柏生說,1908年底,有客家血統的孫中山二度前往泰國從事政治運動,讓客家地下社團集賢館的兩派人士明順和群英握手言和,並在呂帝廟重建客家公會,同時也是孫中山在泰國同盟的辦公室。

  1928年泰國客家會館正式向泰國政府合法註冊,目前曼谷有7個客家組織,泰國各府有60個多地方,是推展客家文化、連結客家血脈的重要團體。

 

資料來源:http://www.ncu.edu.tw/newscontent.php?tid=10463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江心潔、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