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90期 2009/07/05出刊/月刊    

 

 

由影像記錄開始參與客家事務的後生-宋文明訪問

【文╱江沐家、徐玟榕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宋文明大哥是屏東的客家人,從小就對影像有興趣,大學時期就讀世新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從事過代課老師、地方記者等工作,對客家紀錄片的興趣啟蒙於林筱芳導演的《褪色的藍衫》,從此開始對客家影像紀錄的關注。2003年客委會委由民視舉辦的「客家影像製作人才培訓計畫」,是宋大哥真正踏入客家影像紀錄的起點,透過半年密集式邀請國內各知名影像工作者授課,在國內資深文史類紀錄片工作者彭啟原導演的帶領下,學員們紮實學到了由田野調查、撰寫企畫、拍攝到剪輯等一系列工作流程,當初30名的學員至今還有約1/3在客家相關領域服務,今日傑出客家影像紀錄者如韓筆鋒導演、吳平海導演等也都是此計畫中培訓出的人才,並持續在台灣各地培訓更多客家影像記錄人才。

  在學習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宋大哥認為自己扮演的是一個作者的角色,而「如何把故事說好」是最重要的。畢竟影像書寫的方式與文字書寫不同,觀眾們是「眼見為憑」的,如何使觀眾瞭解作者想說的故事、呈現的氛圍、並且真正融入影片中,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多看、多拍、多想」是宋大哥學習紀錄片拍攝的訣竅,透過多觀摩別人的作品可以瞭解該如何安排影片內容、多實地拍攝可以抓到操作的感覺、而多思考別人作品的安排則有助於建立自己的影像思維。除此之外,有位好的老師帶領,也是重要的關鍵。

  透過對客家影像的紀錄,宋大哥跟著彭導演見識了台灣各地客家莊的風貌,發現隨著傳統漸漸消逝,取而代之的應該由運用客家元素的創新出發、並建立新的客家生活經驗,展現出更為多元的客家面貌,開創不同的客家記錄或意象。隨著近年來客委會持續推動的影像人才培訓計畫,跳脫對傳統客家的刻板印象更是新一輩導演們需要努力的方向。而隨著各地陸續推動的影像紀錄人才培育,如何培養出相對應的觀眾來欣賞、及對新的紀錄片品質之把關,都是接下來客家影像紀錄工作會面臨的問題。

  目前宋大哥在做客家文化活動的推廣,也參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的「影視史學與人文空間計畫」,協助影像紀錄人才的培訓,期望能將「紀錄片就是生活」的概念推廣出去,在今日各種記錄工具發達的「影像時代」中,讓更多人關注自己生活的點滴並開始嘗試做紀錄,實現對大眾歷史的自己書寫、描述大眾和分享給大眾的目的。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呂玫鍰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廖純瑜、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