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89期 2009/06/05出刊/月刊    

<此為學生習作園地,不代表本院立場>

 

山寨型產品是否為一種KUSO型的文化創意產品?

【文/連梓鈞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一生)】

  回首過去一年內全球經濟的大轉變,先是油價飆漲,再來是物價通膨,緊接而來的是全球金融風暴,以及最後面臨的經濟大蕭條,這一連串的襲擊有如海嘯般無情地肆虐。正當各大產業景氣一片低靡時,「山寨機」、「山寨車」之類的山寨型產品卻一枝獨秀的在市場上發光發熱,成為市場中最夯的新寵兒。近期山寨型的產品漸漸在一個完全競爭市場中占領一席之地,甚至不間斷地研發更多不同屬性的產品出來,然而在這些層出不窮的商品中,是否有其存在的特殊價值性呢?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思索它的重要性。

  「山寨」一詞源於廣東話,其主要的特點表現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即快速模仿知名品牌,涉及手機、數位產品、遊戲機、汽車產業等不同領域。這種文化擅長遊走於主流圈子的邊緣,藉機趁勢坐大,進而挑戰主流市場,因經常行走在同業規範的邊緣,故容易引起爭議。而「山寨」文化是以極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產品的外觀或功能,並加以創新,最終在外觀、功能、價格等方面全面超越原本產品效益的一種現象。這種有如煙火般一飛衝天、絢爛無比的山寨型產品,是否只是曇花一現還是細水長流呢?

 


根據維基百科全書對KUSO的定義為一種惡搞文化,指的是對嚴肅主題加以解構,從而建構出喜劇或諷刺效果的胡鬧娛樂文化。常見形式是將一些既成話題,節目等改編後再次發布,屬於二次創作的其中一手法。惡搞在當代流行文化中很常見。(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KUSO&variant=zh-tw)簡單來說,山寨文化就是解構既有的產品,重新建構出新型產品的經濟現象,它不一定是運用創新的技術去研發一項產品,但事實上它是以創新的思維去形塑一種文化及現象,在經濟不景氣的窘境之下,開創了一片屬於自己的藍海市場。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呂玫鍰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廖純瑜、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