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89期 2009/06/05出刊/月刊    

<此為學生習作園地,不代表本院立場>

 

客家系所變調的發展:客家研究的下一步在哪裡?

【文/江沐家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大學就讀歷史系的我,當初會進入中央客家社會文化所,是抱著學習把歷史、社會及人類學三門學科統合來作客家研究的期許。如今在中央的日子堪堪要滿一年了,一路走來似乎與當初的想像有極大的落差。首先,所上沒有專門的歷史師資、我們要修歷史相關課程只能到外所去選修;再者,未來的日子,只剩下社會學領域的老師可以繼續教導我們;甚至,接下來我們要開始談把設所宗旨中的「歷史」拿掉一事,這樣的發展結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對於客家的研究,不管是遷移過程、開墾發展、族群特色或是宗教信仰等無一不跟歷史密切相關,一旦拿掉歷史、失去與過去的連結,我們是否能說我們瞭解客家、建立了一個「客家學」呢?每當在家中與長輩閒聊,提起關於客家的議題,他們總是會說起四處遷移、艱辛困苦的開墾往事,足可證這段共有的族群歷史記憶,也是客家人之所以是客家人的主要認同來源。一旦抽掉歷史,在今日大多習俗都幾近與閩南人相仿的狀況下,要如何追溯客家族群的身影呢?最近重視的義民信仰又該如何與客家連結?我們又應如何教導孩子們何謂「客家」呢?

  之前曾聽說校方打算把社文所與客語所合併的傳言,待在學生幹部座談會中與教務長提及後,得到的說法變成是考慮把社文所與政經所合併,不論如何,似乎我們未來的命運就已注定要被合併、被縮編了!對照著正興建中、規模龐大的中央大學客家大樓,這是多麼諷刺的事啊!待客家大樓落成後,是否還真的存在有功能完備的客家學院呢?或是學校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改作社會科學院或他用呢?作為全球首創之中大客家學院,似乎撐不到7年就要分崩瓦解了,而跡象就體現在第一個設立卻也最早面臨師資、課程不足的社會文化所之上,豈不令人感嘆呢?而國內其他客家學院也正面臨各自問題,像是交大客家學院與人文社會學院合併之討論。若我們不關注台灣大專院校中客家相關系所發展問題,而只是一味的宣傳目前的成果而對危機視若無睹,客家研究要如何延續生命、繼續開創更多可能呢?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呂玫鍰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廖純瑜、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