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依萱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一、摘要
本章經濟與社會的議題是圍繞在馬凌諾斯基的三個基本課題來談。從經濟人類學馬凌諾斯基與其學生弗斯的對話;到實質論與形式論之辯証;一九五○年即出版的牟斯《禮物》,直到一九七○年末才受到重視的禮物經濟,為人類學者找尋西方資本主義論外的另一種可能;之後則是有關現代化理論與經濟變遷的問題,為關懷如何讓非西方社會達到西方經濟的水平;最後回到牟斯理論的應用上,即鄉民經濟、農民經濟,再談經結馬克斯主義;而政治經濟學的依賴理論和世界體系理論則可回答全球化的問題。
二、重點整理or關鍵字
非經濟、馬凌諾斯基、禮物經濟、鄉民經濟、農民經濟、結構馬克思理論、社會文化、誇富宴、冷社會、依賴理論、世界體系理論、大都會、衛星城、現代化理論、牟斯、禮物、本土理論、全面性的償付、整體的社會現象、經濟人
三、討論與感想
馬凌諾斯基所提出的第二個問題,在學生看來,將經濟放置非經濟的社會文化脈絡中來看,真得合適嗎?每個文化都有各自的經濟發展方式,將西方資本主義放到非西方社會地區來理解,對於馬凌諾斯基的第二個問題這樣的觀點基本上是含有演化/進化論的色彩在內,假定西方資本主義是從原始社會的經濟生活方式所演化過來的。
經濟與社會或是經濟與文化的議題在客家這一方面,最相關的大概就是施行已久的宗族經濟了。漂洋過海而來的客籍人士面對台灣這塊土地,為了要迅速建立新的家園,以合力出資的方式發展出宗族經濟,而後又演變成宗親會,形成現在特有的客家宗族文化。
牟斯的《禮物》一書基本上是以蒐羅各人類學者的民族誌資料,然後藉由各個民族誌資料的相互比較而寫成,如此的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方式比較像是歷史學者的研究,而不像是人類學者的研究方式,同時這樣的研究也可能造成更多的質疑,例如資料的真實度、可信度、研究方法只是比較研究法而沒實地田野調查過。牟斯種種的研究方式都令人感到懷疑,不過也不能因此忽視他的貢獻,以一種本質論的方式,如同涂爾幹研究宗教一般,認為最原始的社會交換方式即可看到人類最初的以物易物的本質,及其背後不得不的複雜心理問題。
之前學生在課堂上曾表達過「可以拒絕不收禮物,又不是對方給我們就一定非拿不可,個人是有選擇的權力的」,不過那是在未曾看過牟斯的《禮物》這本書之前的感覺。牟斯所說的施與受的問題,是含有宗教性、儀式性與義務性的,特別是義務性最為重要,所有牟斯文章內所談到的族群,面對施或受皆有其交雜的內在心理,人性與禮物背後的魔力總是牽絆著人類的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