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88期 2009/05/05出刊/月刊    

 

 

材料欠缺對語言史研究的影響(二)

【摘錄/鄭淑方 (國立中央大學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反切上字有什麼分組的趨勢?李榮同意趙元任的意見,認為是為了求介音的和諧,而不是三等字聲母的j化。趙元任說:「關於高本漢的純聲母和j化聲母,我們用介音和諧的概念來代替j化的概念。原則是這樣的:韻母以閉i開始的字,它的反切上字的韻母也趨於以閉i開始,韻母以開i或其他元音開始的字,他的反切上字的韻母也趨於以開i或其他元音開始。」這個解釋可能比較符合反切的實際狀況。在反切語(民間秘密語)有介音屬聲屬韻的問題,有些反切語的i介音屬聲,有些屬韻。李榮檢查了切字不同的情況,發現情況與此類似。這就糾正了高本漢在理解舊材料時的一個重大疏漏,使漢語的歷史比較研究建立在更可靠的研究基礎上。高本漢在1954年回顧自己的研究時仍堅持舊說,不過他沒有就文獻上的反証做出解釋。

  方言或親屬語言的差異的比較是語言歷史比較研究的基礎,擬測的準確性決定於材料的豐富性、可靠性的程度。高本漢在擬測切韻音系的時候收集了三十三種方言(包括日譯吳音、高麗譯音、越南譯音等四種域外方言,即借音),其中二十四種是他實際調查得來的。一般說來,三十三種方言材料應該說還是比較豐富的,但是,這些方言的代表性有些問題:一是過於集中於北方方言,約佔三分之二;二是對南方的一些重要方言如吳、閩、粵、客家等注意不夠,而經過高本漢自己”審核過”的只有上海、廣州、福州三個點;三是沒有湘、贛這兩個重要方言的材料,因而對於擬測如此重要的漢語方言的原始形式並且要使擬測能夠把中國的全部方言(不只一兩處方言),解釋到一種可信的程度來說,這些方言材料就顯得不夠了。

  方言材料的這種欠缺與高本漢的認識有關。他認為<切韻>代表長安方言,是現代漢語各個方言的原始祖先,可以把”一切方言都直接跟<切韻>的語言連接起來”,用<切韻>來解釋現代方言的歧異。後來他說得更明確:”幾乎所有現在分歧巨大的方言都能一個個合理地、系統地從<切韻>導出。”基於這種認識,高本漢在研究中以<切韻>為起點,追溯現代漢語方言的演變,而不是反過來,根據現代方言的分歧去分析他們與<切韻>的關係。因此,方言材料的使用在高本漢的歷史比較研究中只是被動地處於陪襯的地位,只替
<切韻>的音類作注釋,能夠用方言材料解釋<切韻>音類的分合,他就滿足了;他不想用分歧的現代方言差異去檢驗他的<切韻>”母語”說的可靠性。高本漢使用方言材料的片面性,即過分重視北方方言,輕視甚至忽視南方的一些重要方言,這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錄自徐通鏘先生的歷史語言學第六章)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呂玫鍰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廖純瑜、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