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珮瑜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東西冷戰結束後,全球化才開始逐漸重要,國家力量的掌控降低,對內和對外的控制也漸弱,1980年代末期,全球化因航空大量發展、網際網絡的便捷加速了物理距離拉近,資金的流通快速,地理空間的限制被打破了。全球化也因此創造了認同,而全球化是被創造出來的,全球化看似在建立同質文化,但是其中是有差異的文化認同,而全球化讓認同變得是很模糊和多樣。全球化創造了同質性,但是卻有區域性的差異,就如同麥當勞在各國家所賣的口味和產品未必一樣,一定有適合在地飲食的特性而做局部的調整,全球化下,沒有一個完全同質化的出現,也沒有一個單一的全球體系、記憶和認同。
全球化確實未必造成同質化,但全球化所帶來的影響卻是一種文化霸權在全球運做,雖然麥當然這樣的消費模式在全球運行,有區域性的口味差異,但是行銷手法都是資本家運用相同的方適配合當地特色而改變,這樣的模式卻是固定,就像是全球在地化,在地化乍看或許因地置宜,但所得到的利益還是創造全球化的霸權國家的資本主義們,他們藉由全球化的方式將文化、認同帶給所到的地區。而認同在smith的文章下,是一種多元的認同,因為全球化所帶來的未必是單一種文化認同,而是各種文化交會之下所被接受認同或改變的。我想在思考全球化的過程不能只是把它當作一個同質性的文化蔓延,其中更是有差異性和地域性的元素在全球化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