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88期 2009/05/05出刊/月刊    

 

 

熱心推動客家飲食文化的客家半子--焦桐老師

【文╱廖純瑜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焦桐老師小檔案:

1、二魚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2、長期擔任文學傳播工作。

3、現任「世界華文媒體集團」編委會顧問、臺灣飲食文化協會理事長、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4、名作家、名詩人,著作及主編之書近五十種,詩作翻譯成日、英、法文,在外國出版。
 

 

  最早耳聞焦桐老師的名字,是源自於二十幾年前,報章雜誌與文藝刊物裡鼎鼎有名的現代詩人。

  近幾年來,認識焦桐老師,是因為他與美食緊密地連結在一起,成為不折不扣的「美食家」。 

  所以,當我決定以「客家飲食文學」作為碩士論文的研究時,文學院院長李瑞騰教授,便大力推薦焦桐老師。在如此的因緣際會下,我便幸運的與老師結下師生之緣。

  談起老師會教授客家飲食文學、文化的課程也是有一些轉折。原先,本學期老師在中文所開的是「飲食文學專題」的課程。恰巧,上這門課的學生(還有中文所博士班的怡彥-鍾理和的孫女、客家學院在職專班的美鳳與秀敏)均以「客家飲食」為研究的對象,所以老師反而順應學生的需求,將課程改以深入客家飲食文學、文化為主。「我是客家人的半子,推動客家飲食文學、文化是義不容辭啊!」老師燦爛的笑容中,完全沒有福佬人的優越感,反而是以客家人的女婿為傲!

  說起客家飲食文化的源流,可謂海納百川;它同時也是客家人的一部遷徙史。

  所以我們總習慣會用社會、文化的角度,去探討客家飲食文化的議題,而忽略了人文、藝術與哲學的視野。當老師與我們討論起有關客家飲食文學時,則會從文學作品不同的角度出發,以人文、美學、人類學的觀點切入,讓我們能有更深度的視角,去窺視客家飲食不同的風貌。而有關客家飲食文化層面的探究,老師則重視實務的考察與歷史脈絡(歷時性)的結合,並與其他族群的飲食(共時性)作比較。

  眾所周知,焦桐老師在國內飲食文化界中,早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長期出版許多有關飲食評鑑與飲食文學的書籍。所以,對於各國不同族群的飲食文化,常如數家珍,可見其探究之深,令人嘆為觀止。每當我們在課堂上熱烈討論時,老師所給我們的是「聞一知十」的知識與訊息。他常鼓勵我們要多方面、多層次地思考問題,透過不斷地閱讀,以增進探究問題意識的深度。例如:談論客家小炒時,不但收集各家餐館有關客家小炒的特色與作法外,還要比較台灣南北地域與文化發展背景的差異,並追溯原鄉的脈絡;以及文學作品中,它所代表客家符碼的意涵。

  老師常說他最想出版一本有關客家餐廳評鑑的書籍,藉著文化行銷,把客家菜的特色發揚光大。另外,也策畫在大學部或研究所在開設有關客家飲食文學、文化的課程,把常民的客家飲食,它博大精深的一面,納入學術討論。2007年老師曾在中央大學中文所辦過「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彼時造成轟動文化界與學術界的熱朝,而那場研討會所編輯出版的《味覺的土風舞》論文集,更是研究飲食文學與文化的重要寶典。

  「就在今年的下半年!讓我們中文系與客家學院一起合作,再辦一次客家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吧!」焦桐老師如此的殷切地期許著,無非是想藉著「國際學術研討會」,讓客家飲食文學與文化的能見度,能立足台灣,放眼國際。

  所以,當老師每次眉飛色舞地將他心中客家飲食文學與文化的藍圖,深刻的描繪出來時,反而讓我們這些正統的客家子孫汗顏。每當考察客家餐館時,老師專注、細膩地打著燈光,一張張地拍照著招牌菜,並盡情享受客家菜的樂趣時,這位福佬人的客家半子,卻比正港的客家人還要「客家」呢!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呂玫鍰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廖純瑜、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