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87期 2009/04/05出刊/月刊    

<此為學生習作園地,不代表本院立場>

 

論資訊社會中的文化產業

【文╱李中敬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一生)】


  隨著科技文明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品質逐步提升,從以往強調物質的滿足演化到精神世界的滿足,在在的表現出從工業時代走向後工業時代、資訊社會時代下的特徵。資訊社會時代強調的是全球商品鍵的形成、知識經濟、區域經濟的整合,這些都是工業化時代所意想不到的。

  資訊科技引領社會脈動的潮流,具體的表現在兩個層面:資訊社會的來臨和全球化的趨勢。資本主義在全球經濟整合與資訊技術發展的影響之下,正以挾山倒海的力量,動搖了以固定空間領域為基礎的國家及任何型態的組織,將其捲入全球化的洪流,為歷史翻新頁(Castells, 1996)。文化也因此在資訊傳播的聯結下而進行跨國文化間的流動,一個國家的文化不在是單一的,而是融合來自世界各國的多元文化,從星巴克、麥當勞、肯得基、迪士尼,當代社會儼然成為多元文化的時代。因此,文化產業的風潮在全世界漫延開來。

  在許多國家及全球各地,文化產業已經逐漸成為經濟活動的核心,文化不在被視為次級品,而是所謂真正的經濟活動,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小型公司,文化產品在各國之間的流通持續增加。資訊社會中的傳播利器例如:電視、電影、影像成為企業主為文化傳播的工具。文化產業也因此複雜化,法國社會學家不認為阿多諾及霍克海默所指的文化只有單一領域的邏輯,而是展現出其複雜化。

  因此,文化產業透過文化廣告、行銷、網際網路、音樂宣揚其內容,人們因此受到資本家意識而消費所謂的文化商品。大眾消費走向分眾消費又走向各性化符號的時代,它具有影響人們思想的力量,並且用各種方式來管理符號,引領產業、社會、文化變遷的角色,這就是資訊社會下文化產業之所以影響力甚大的原因。

  當然,資訊社會對文化產業影響的研究還有很多值得深入的地方、有待拓展的領域。
 


參考書目:
D. Hesmondhalgh(著)、廖珮君(譯),2009,(文化產業分析)。台北:韋伯文化。
羅家德,(資訊社會中之經濟行為研究),《資訊社會研究》。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呂玫鍰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廖純瑜、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