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珺樺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這幾個月以來,全球經濟整個一蹶不振,台灣以出口導向為主當然也深受影響,很多產業的處於停滯的現象,很多人因此放無薪假,甚至失去工作,公佈的失業率比實際更為高,都很令人憂心,畢竟經濟不好,一定讓治安也變不好,這點是令人很憂心的,現在有都工作很擔心自己會不會被裁員,沒畢業的學生也感受這一波經濟的危機。
然而我們是否該逆向思考,在這麼不景氣的時代中的我們該找出怎樣的出路?去學習新的技能、尋找副業增加收入、亦或大膽的轉換跑道。那天看到一個節目,節目中介紹很多案例,其中有一個中年失業的主管,當他被裁員後,放下身段去賣便當,剛開始他去上烹飪課,重新學習,一點一滴的摸索,剛開始生意並不好,他就研究顧客的口味,變換菜色,漸漸的生意好轉,雖然說「隔行如隔山」,可是相信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成功。還有一個例子是一位在電子業的業務員,當他發現去年四五月訂單開始減少,和往年很不一樣,根據他在該產業中嗅出不尋常的氣氛,他就開始做他喜歡的副業,開了一家單車用品的店,不等公司裁員他就離開原來的公司,單車用品店到現在有三家店,因為是興趣,所以他做的很開心,更可以跟同好交流,雖然工作時間不比以前短,但是他覺得很值得。在這兩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這兩個人都是將「危機變成轉機」。他們雖然面臨了經濟的不景氣,但是他們為自己找出一條生路,甚至替自己開展更好的事業,可以當作我們的借鏡!
在經濟不景氣中,我們更要充實自己,準備好自己的能量,當機會來臨才有能力去面對新的挑戰,也要在挫折中去檢討,找到新的出口,如此才能有重生的機會,才不會成為失業人口的一員,在就業市場上才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