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87期 2009/04/05出刊/月刊    

 

 

影視史學的立場看客家研究

【文╱徐玟榕、江沐家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一生)】

 

張弘毅老師小檔案:

出生於花蓮。畢業於輔仁大學歷史系、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班及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班。曾任職於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研究所專任講師、副教授與東吳大學歷史系兼任講師、副教授等校,現任職於台北市立 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專任副教授-講授「史學導論」、「歐洲文藝復興」、「歷史與電影」、「西洋上古史」、「世界文化史」、「西洋文化史」、「美國史」、「世界歷史」(大學部課程);「影視史學」、「世界史專題研究」、「大眾史學」。
 


  2008年10月吳學明老師的帶領下,研一班的我們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教系的學生們一同前往竹北探訪客家庄,這是我們與弘毅老師的第一次接觸!弘毅老師詼諧幽默的說話方式與教學方式深受學生喜愛,連初次見面的我們不禁也在弘毅老師身上射出崇拜的光芒。由於弘毅老師與吳老師的交情匪淺,造福了我們多次貼近弘毅老師的機會。這次很榮幸弘毅老師在百忙之中撥空接受我們的訪問,並且跟我們聊了許多他對影視史學的見解與看法。

  影視史學在台灣與原中興大學歷史系任職的周樑楷教授有著密切的關係,周教授最早將影視史學的概念介紹至台灣的學者,並在88期「當代雜誌」中介紹美國學者Hayden White的<書寫的歷史與影視史學>(中譯:影視史學)這篇文章。

  Hayden White在文章中提及用視覺與影像的論述討論歷史與傳達歷史,周教
授則加以擴大解釋任何以靜態與動態的圖像去紀錄歷史與傳達歷史,並且是有方法論的稱之影視史學。周老師認為影視史學是一種趨勢,可供歷史學當作一個概念。弘毅老師在一次因緣際會中參加了周老師所舉辦的讀書會,因而開始接觸影視史學,並且投身於影視史學的領域之中。



近年來紀錄片蓬勃發展,透過影像的呈現,過去被遺忘的歷史漸漸甦醒…

  1977年法國年鑑學派學者Marc Ferro曾在《歷史與電影》一書中提及:「過去
的歷史是有缺憾的,甚至於有時候是官方的說法,但電影能夠試圖彌補官方說法的不足,也能在官方說法以外提供一種另類的說法」。1989年台灣電影《悲情城市》由侯孝賢導演以二二八為歷史背景,盡力記錄台灣當時的生活層面,將台灣的國家屬性所造成的認同危機作了深刻的呈現。弘毅老師說:「記憶對社會是一個寶貴的資產,多數人的記憶是藏於心中的,如果沒有記憶,所謂的檔案也就不客觀。」,因此《悲情城市》除了描述一個歷史以外,也是多數人藏於心中的記憶。同樣的,去年客家紀錄片《1895》上映,弘毅老師認為這部電影的議題是難能可貴的,在全球化的今日如何面對自己與自己的族群,是需要思考的,因此有關客家的大敘述是需要在地的知識與經營來作個詳細的描述,透過記錄片的呈現,站在時間感與歷史性的立場來觀察一個長時間的變化,能夠看見變遷。以大眾史學的觀念來看,歷史是過去和現在永無休止的變化,現今人人都是史學家,由於3C產品的便利,每個人都在撰寫歷史;電影、電視劇的影響也將歷史與媒體緊密結合,使得歷史工作者不得不正視並騰出一隻手來處理這個問題且面對這項趨勢。用鏡頭寫歷史雖透過鏡頭的方式或許在歷史的真實上並無法完全以客觀角度呈現,但對藝術的創作是應給予體諒,畢竟每個人看歷史的角度不同是無法一致的。儘管面對主客觀的問題仍是有爭議,但不可否認影視史學的發展在教育方面促使學子對於歷史概念有了另一層面的思考方式,也提供學子表述歷史的另一個方式,在學術上影視史學似乎也有著一定程度的重要了。

  客家議題近年來受之關注,影視史學的熱潮也影響至客家研究,不少客屬單位藉由紀錄片萌發心繫客家族群而紛紛成立影像創作坊,希望透過影像與對話深入了解客家文化內涵,面對這個趨勢,相信未來客家研究能在此發展上會有更廣闊的視野。最後,在此套用弘毅老師的名言:「歷史是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互動,現在的人如何處理過去的對話。」,客家歷史是需要我們來傳承與記錄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撰寫吧!並在此感謝弘毅老師接受我們的訪談。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呂玫鍰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廖純瑜、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