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U HAKKA COLLEGE E-PAPER 第081期 2008/10/05出刊/月刊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文/楊燕國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研二生)】

  談發揚族群文化,不得不談發展族群文化,談發展族群文化,就必須從根本做起,而且必須全面性的來做。日前有幸走訪泰雅族之馬武督部落,經原住民發展協會理事長熱情的接待,並一一介紹現階段原住民發展協會,為發揚原住民文化所做的努力,真是感觸良多。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原住民發展協會他們是怎麼做的。是否有可供參考之處。

  在文化發揚方面,目前由新竹縣原住民馬武督文化發展協會負責落實部落產業及文化傳承的工作,並推動相關整體事務。例如在馬武督部落的相關活動有:馬武督泰雅文化步道、小米園地、DIY手工藝品教學、母語教學、祖靈祭等。在觀光發展方面,由新竹縣關西鎮原住民族永續經營發展協會負責規劃所有的觀光及產業活動。例如在馬武督部落的相關活動有:四月、五月的螢火蟲季;五月的桂竹筍節;七、八月的兒童青少年學習成長營;九月初的中秋節;九月九日的九九重陽節;十月底的感恩祭(祖靈祭);十二月的聖誕節聯歡晚會等系列活動。另外還有母語教學-主要教授賽考利克語;小朋友校外教學-觀賞人面蜘蛛、蝴蝶等原生種動、植物;馬武督泰雅文化步道-搭配國、原語之雙語指標,展示泰雅族系列文化。露營-提供晚會設計、晚會帶動、族語歌謠教學、基本舞步教學等。為了發展觀光,族人不僅免費提供露營場地,協會還特別成立文化觀光理事團。培養導覽人陪同觀光做導覽。在凝聚族群共識方面,利用長老教會協辦DIY手工藝品教學的機會,將傳統手工藝結合現代的手工素材,教授針織DIY製作傳統原住民服飾;藤編DIY製作具有原住民特色的籐製品,另外還有皮編DIY及串珠DIY製作手工藝品。一方面達到內部教學的目的,同時凝聚族群共識及做好傳統工藝文化的傳承,並開班訓練種子講師。一方面對外教授DIY,讓遊客享受DIY製作成品的樂趣之外,也同時感受原住民早期物資缺乏年代的生活樂趣。在展現族群特色方面有,1、食的特色如小米園地,讓遊客DIY,採集過去食用的地瓜、小米、樹豆、芋頭、旱稻、刺蔥、山胡椒、原生種玉米。將過去原住民所特有的、一般平地所沒有的食材展示出來。2、衣的特色如DIY手工藝品教學,除了教授針織DIY製作傳統原住民服飾,還加上藤編DIY、皮編DIY、串珠DIY製作具有原住民特色的手工藝品,搭配傳統服飾。3、住的特色表現較特別,一進入馬武督部落原住民發展協會,舉目所見盡是表現原住民「住」的藝術。舉凡協會房舍、搭建之攤位、涼亭都用粗大的桂竹做主體,另外用一些原住民常用的建材來表現建築特色。

  客家在許多方面,也有不少有特色的東西。諸如食材方面,客家特有的粢粑、鹹菜、菜包等。除了大溪老街、三峽老街、內灣老街這些觀光景點可以看見陳列銷售之外, 在少數客家鄉鎮也可以看到蹤跡。在衣著方面,有極具特色的藍衫、大襟衫、客家花布等。現在除了特定文物館之類的展覽場所之外並不多見。在客家建築方面,比較有建築特色的主要是圍龍屋以及土樓,可惜台灣沒有這兩種建築。記得有一次在中壢舉辦客家文化活動時,主辦單位建造一個模擬土樓,唯妙唯肖。藉著此次活動一展族群特色,也是不錯的方式。近幾年來少數族群民族意識抬頭,經過多年的抗爭及努力,總算有些眉目了,現階段是應該好好做規劃及補償以前該做而未做的時候了。

  族群的凝聚及認同,對一個族群的延續是息息相關的。客家族群數百年來移民墾荒,用生命寫成的血淚史。如今所呈現的是,許多人已經忘了自己是客家人,也有許多人忘了客家話,甚至忘了祖公言,這些應該都不是祖公先民所樂見的。比較了僅有八萬餘的泰雅族人,為了傳承文化所做的努力,真是令人欽佩!相對於有數百萬的客家族群,似乎在族群消失之前,應好自珍重,為延續客家文化、發揚客家傳統盡一份心力,這樣才有機會承上啟下,延續客家香火、延續客家族群。

 

▲BACK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蔣偉寧代理校長
◆ 發 行 人/ 江明修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呂玫鍰老師、李世暉老師、周錦宏老師、孫煒老師、張翰璧老師、陳定銘老師、陳秀琪老師、羅肇錦老師、鄭曉峰老師(依照姓氏筆畫)
◆ 主   編/ 陳明秀
◆ 編 輯 群/ 涂政強、彭淑姿、黃信彰、林筱蓉、彭瑞珠、廖純瑜、鄧閔文
◆ 網頁設計 / 杜靖瀅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