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柔辰、黃詩瑜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還茫然地尋找著身為台灣客家人的使命,還疑惑著台灣客家研究該如何走的方向,朝陽已悄然於東方躍起,在湖口老街的長廊間,我們遇見了那朝氣蓬勃的「說書人」──羅烈師老師。
羅烈師老師是新竹縣湖口鄉湖口老街人,對老街深厚的情感促使他用生命去認識老街、瞭解老街、研究老街,進而維護老街、再造老街,為了達成「以精緻的文化再創傳統,讓老街新生」(2004:16),他積極地參與湖口老街的總體營造相關計畫,擔任社區組織「大窩口促進會」理事,成立「大湖口文史工作室」,出版《老街講古》、《廟宇廟語:湖口三元宮紀事》、《大湖口歷史人類學研究》等關於湖口老街的故事,只要一提起湖口老街,總會讓人聯想到羅烈師老師。
在調查新竹縣各廟宇的過程裡,與羅烈師老師相遇湖口老街,他開始述說老街的興衰史。「吳建寅」店號標誌著湖口老街最繁盛的時期,富麗的山牆裝飾、特殊的「爰得其所」匾額和「建寅」店號,顯示當時吳木清創辦花生油事業的用心,但花生油事業只經營一年,便因為財務問題而停業;隔幾間的店面,牌樓立面裝飾顯得較為平凡;而街尾,其建築規模從完整的二樓建築變成一樓半,甚至只有一樓。站在老街頭,望著直條條的街道,腦海浮現曾經有過的車水馬龍,如今已是繁華落盡,但是由於湖口老街居民們的努力,一個充滿歷史、記憶、人文、藝術氣息的老街,昂然矗立在大樓林立的街道,生生不息。
「老湖口三元宮」在老師與各方人士努力下成為縣定三級古蹟,街尾的「老湖口天主堂」成為社區居民的活動中心,當大家追逐著現代的腳步時,何以老湖口仍堅持著傳統元素?羅烈師老師在《老街講古》中講到:
我們理解了歷史建築本身所承載的故事是永遠無可取代的,因為廟宇建物本身的歷史儘管不足一百年,然而它卻是祖先們歷經兩百年光陰,佈滿血淚的拓墾結晶。一但我們拆除了舊廟,我們所摧毀的不只是廟宇建築本身,我們實際上更是抹去了一段祖先們共同創造的悲喜記憶。(2004:55-56)
老街的生命軌跡呈現於歷史建築物之上,存在於居民記憶之中,再現於說書人的故事裡,重生於有心人的努力下,其間,我們看見了那熱愛家園的赤誠之心。
台灣客家研究該怎麼做?在羅烈師老師身上,學習到的是對家園故土的熱情、眷戀與認真,有這份心,才能不顧一切、全心全力地投入。故事乘著風流傳在大街小巷,老街說書人的身影還在長廊間穿梭,向老師揮手道別時,彷彿看見老街在夕陽中招手:下次再來!
參考書目:
羅烈師,《老街講古》(再版),新竹:鏡湖社區發展協會,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