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電子報

閒談南北兩畫家2


【文/鍾榮富/南臺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講座教授】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發音人:鍾榮富(南四縣腔)





  右手一張係頭擺客家婦女拈禾串个圖樣,作風含意同米勒个名畫〈拾穗〉多少共樣,毋過在表達方面,張校長盡量顯出佢自家个風格。第一點,米勒个作品人物面向畫面个左手片,張校長个「拈禾串」个人物面向右手片,方向差別看出對光影个深淺不同。第二點,米勒个畫面淨面前三個婦女,「拈禾串」還有遠遠个農民在無閒打米粒,張校長還係講就遠近个連續感。米勒个遠方都係麥稈堆,可見時間遠比「拈禾串」个時間還較慢。就畫个技巧講,米勒个線條幼膩,善用烏影顯出婦女為了生活,為了桌頂个麥片,不得不在日頭下辛苦拈主家跌落个麥穗。「拈禾串」个笠嫲凸顯了客家婦女个耐勞特質,毋過較少情感个刻劃。規隻畫面重點在臨暗時節割禾過後个恬靜,這做得看出作者心目中對客家禾田、婦女、山風个解釋。
  簡單來講,這兩張圖讓讀者領受著張校長个畫風,總係追求畫面个平衡布局,想愛透過平靜个畫面表達畫家心肚个情感,像大部分个客家文人共樣,這種情感係簡淡冷靜、帶兜壓抑,帶兜拘謹,十分客家个情懷。
  這下轉過來看曾文忠先生个作品。曾先生退休過後,歸美濃作畫、參與社區營造、帶領後生人共下關心美濃个生態,分美濃人安到「永遠个先生」。雖然佢對客家个關顧係全面性个,毋過亻厓認為佢骨內還係藝術家个氣質,平常佢就想將美濃提升到美感个境界,故所佢个社區理想還係建立在美感个面向。佢在美濃播下个種籽,已經慢慢仔暴芽。今下个美濃,多少帶有濃濃个人文味緒,就係最好个反映。
  曾先生盡受美濃人个敬仰,幾乎美濃所有个學校、公共場所、圖書館都會有厥大幅个作品,歸扇壁、歸面牆、歸个長廊,毋係畫月光山、美濃湖,就畫聖蹟亭、畫雙溪,到位都想將這都地方透過色彩、透過心肚个理想角度,留下佢本人對美濃个腳跡。每一張圖,明眼人一看就知該係麼个所在,毋過佢畫个所在都帶等佢當時个看法、心情,故所畫面毋會全共樣,總有息把差別,讀者愛用心觀賞,對線條、對光影、對明暗个對比,慢慢仔正會體會畫家个多情。
  談畫家,總愛先看作品。這下先看曾文忠先生兩幅畫作:



  頂項左手片題名為「田野暮色」,主要愛將美濃山下臨暗个色彩、景色、寬闊視野收入畫面裡肚。這幅作品屬於簡筆水彩畫,應該看做佢作畫之前个速寫,故所線條毋多講就,主要係透過色彩來表現晚霞初綻个時節,美濃山下个樣貌,有孤立个檳榔樹,有蒼茫个曠野,有多煙多雲个山景。(伸个下一期繼續)

返回上頁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
  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
  黃菊芳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
  羅肇錦老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黃菊芳系主任、陳秀琪老師、
  邱一帆老師

◆ 編 輯 群/ 林芊慧、張郅忻、彭淑姿、
  彭賢明、劉虹均、賴亞華、羅玉芝。
  (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呂學昊
◆ 連絡電話 / 03-4257151#33480

訂閱本報

Facebook
twitter
line

© 2023 New Edition Design by 李政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