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慢城-鳳林鎮
【圖、文/徐彗祖/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碩士班】
穿過雪山隧道,來到距離中央大學231公里的鳳林小鎮,筆直的道路是日治時期留下的巨人棋盤,佇立兩旁的路樹乍似無盡頭的延綿,群山環抱、山嵐縹緲襯托其後,沿路看不見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只有純樸的矮房子以及久久慢駛而過的車輛。一隻烏黑亮麗的黑狗兄正悠哉地橫越馬路,若非黑狗兄的移動,會錯覺眼前矗立著巨幅風景畫。
四月末油桐花綻放的季節,客家學院黃菊芳系主任帶著我們前往花蓮縣鳳林鎮田野調查,一連串的走讀之旅,在鳳林觀光發展協會李美玲理事長的到來而拉開序幕。理事長深耕鳳林客家小鎮,且獨具慧眼推廣客家服飾圖紋,運用編織工藝重現客家圖紋織帶,不僅成功將「林榮休憩區」慢慢轉型成「慢城客家驛站」,更編織出花東客家織染的一片天地。天公作美,氣候宜人,搭上遊覽車,前往下一站客家信仰中心-伯公廟。
遊覽車在筆直的大馬路約略行駛五分鐘,人還沒坐穩、椅子還沒坐熱,理事長就通知到站了。走進田間小路,看見大榕樹下一間小伯公廟,是鄉間很常見的畫面,其實這間近百歲的「樹林尾伯公廟」非常多特別之處,不介紹不知道,理事長一介紹,大家像發現寶藏一樣,眼睛亮著光。理事長說,鳳林的伯公廟是有值日生制度的,以「傳令旗」代表當值,讓我連想到「值星帶」的神聖,至於伯公的值日生要負責哪些神聖的工作呢?讓您猜猜囉!廟後方有石塊堆疊像是矮圍牆的造景,這是客家傳統的風水習俗,稱之「化胎」,有如靠山、造福子孫之意。另外,正對伯公廟的戲台上有著紅紅圓圓的裝飾圖案,是客家人慶祝「添丁」時會製作的「新丁粄」。樸實的樹林尾伯公廟透著濃濃的客家味,那我們常經過的伯公廟呢?擇日,駐足片刻、留心觀察,小地方、大世界!
上遊覽車,我們前往下一站-廖快菸樓。鳳林鎮是全台菸樓密度最高的區域,日治時期興盛的「黃色菸葉」是日本政府與客家族群共創的輝煌產業,早期的歷史、巧妙的設計都刻印在泛黃老舊的菸樓建築裡,每一處的斑駁都隱藏著篇篇回憶,等著有緣人駐足閱讀。
鳳林考察行程來到最後一站-林田神社。「鳥居」是日本神社的特色建築,起源自古神話,而林田神社的建造起源,來自日治時期官營的日本移民村,為當時來台開墾的日本人之精神寄託,後因改朝換代,林田神社幾經改建、毀損,所幸近年鳳林鎮公所積極保存重建,才有現在的樣貌,其保存的不僅是文物更是在地的歷史記憶,雖然神社主體不復在但拜殿四周的「玉垣」仍完整,奉獻者的姓氏仍能辨識,看著玉垣就貌似人與人之間牽起的護欄,在此地守護家園屹立不搖。
整個上午在歷史遺跡中漫遊,同時感受鳳林鎮的慢活,幻想著,我前世會不會也是移民到後山討生活的客家人,今世又回到台灣西部生活?一場穿越時空的導覽告一段落,午飯後,同學們就地解散,展開另一段自由踏查行程,而我遠離了鳳林鎮上,往更南走些,來到「摩里沙卡」,讓人忘記塵囂的仙山-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走進摩里沙卡,鼻子吸進的是各種珍貴樹木散發的天然香氣,眼見是一片翠綠盎然的樹林,穿插其中的是日治時期留下的日式宿舍及延綿鐵道,隨著立牌的導覽,彷彿再度穿越時空,化身講著客家話且汗流浹背的伐木工人!
一整天的鳳林之旅,在摩里沙卡畫下句點。日治時期的菸業及林業為鳳林帶來繁榮,抑或經歷這樣的繁忙後,鳳林人放慢了腳步,而逐漸形成慢城,附帶一提,取得國際慢城認證的台灣鄉鎮,幾乎都是客家庄,這是巧合還是另有緣由?總而言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最理想的學習方式及人生體驗,客家先民開枝散葉的足跡,等著後生人去探索。最後,感謝促成此行的黃菊芳系主任及東華大學郭俊麟主任,期待明年的田野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