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一百種味道
【圖、文/劉品萱】
112.01.30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的大學生、碩士生與博士生一同搭上了前往印尼的飛機,展開了為期兩週的印尼客家探查之旅……。
此次田野調查,我們主要分作三組來進行各自想研究的主題,而我選擇的是飲食組。只要一想到印尼道地的經典美食與小吃,就足以讓人口水直流,當地的客家菜也是飲食組主要想研究與深度了解的重點之一,帶著滿滿的未知與期待,我們出發了!
第一天到達雅加達當晚便於秀珍老師幫忙訂位的「麗園小廚」用餐。正要入門就看到頭頂掛著一串串的燈籠,很有華人餐廳的味道。坐定位後不久,一道道剛起鍋熱呼呼的「客家菜」就被端上桌,不過卻與平時在臺灣常見到的客家菜有些不同。有些菜色我也確實未曾在臺灣看過,像是:豆腐鑲肉、炒麵等……,更特別的是桌上唯一一盤青菜,是以勾芡的方式來料理,裡頭還有皮蛋,別有一番風味。
112.02.01
於前天抵達泗水後,當日前往九龍宮酒家進行「我所認識的臺灣客家」一活動,同學們擺攤來介紹足以代表臺灣客家的經典文化,像是:豆腐乳、盤花、紅粄,以及擂茶,在場的惠潮嘉會館與古氏宗親會的鄉親們皆樂在其中,讓臺灣客家與印尼客家的關係又更近了一點。活動結束後,服務員送上了一碗碗的湯圓,這時我們才知道原來印尼華人也有在過元宵,甚至還會在當日吃一種名叫「Londong cabgomeh」的食物,用以象徵吉祥和喜慶。
當晚我們於泗水的梅園餐廳享用晚餐。第一道上的是一份魚肉湯品,顏色粉嫩粉嫩的,裡頭加了酸菜、魚肉、酒糟,喝起來還有麻油的香味,頗具當地融合客家文化的特色。
112.02.02-112.02.10
我們開始了此次來印尼的目的──實地田野調查,前前後後我們吃了各兩家的印尼餐廳與華人餐廳。
第一間印尼餐廳Burudy最有名的就是他們的辣椒醬,店內賣的是印尼的經典菜,與創始人訪談的過程發現她其實是華人,只是從小並沒有擁有學習華語的機會,因此後來的認同也較偏向印尼人,因此開了這間餐廳。第二間是泗水當地數一數二有名的印尼餐廳──Botanika,因為是較大間的餐廳,廚師並不能隨意接受訪問,因此就只有來這邊品嚐特色菜,並請隨行的印尼同學向我們介紹每一道菜。
而印尼華人餐廳我們則去了「魚花」與「梅鄉」,魚花餐廳是印尼同學帶我們去的,不過令我們覺得較為驚奇的是,這間餐廳的魚湯勾芡勾得相當濃厚,與我們認知的華人湯品有著較大的差異。然而在與印尼同學進行訪談後,才發現印尼人認知的華人湯品大多會是濃稠的,又或者是有些人並未發覺這些湯有勾芡,覺得這是正常的而非特別的。
梅鄉餐廳的菜相較於前幾天吃到的客家餐廳,在口味上則更有臺灣客家的影子,其梅干扣肉更是保留了使用三層肉的特點。然而有一道菜我在臺灣尚未聽過,叫作「蕒仔炒黃鱔」,雖然從未嘗試,但其主要原料也都是包含在客家文化內的食材,算是很特別且值得深究的一道菜。
這次的印尼之旅雖然已告一段落,然而這短短的兩週卻足以造成我們在飲食文化上的衝擊與反思。享用每一道餐點的同時都是在進行飲食文化上的交流,印尼客家在飲食上的保留與呈現更是有著大大小小因著當地飲食口味而調整的改變,能夠走訪印尼,以吃來看世界,是這次田野調查我覺得最特別的感受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