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縱谷裡的星馬茶餐廳──河婆客張志南的故事
【圖/張志南;文/黃宣衛/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張志南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定居花蓮玉里已有一段日子。他的故事跟客家人遷徙南洋有關。
張志南的父親1925年出生在廣東揭西,爺爺帶著4個小孩移居馬來西亞時,父親才5歲。因為來自農村,剛開始時做些養豬、種菜等工作。那時住在怡保附近,由於戰亂,大家都不敢上山去,家裡非常窮困。據說父親5歲就要幫忙做家事,有次煮飯燒破鍋子,好幾天不敢回家,怕被打罵。父親長大後在錫礦場工作,28歲才結婚。
張志南原本有意去澳洲唸大學,但家裡的經濟不允許,所以來到費用相對便宜的臺灣。來臺之前他在華校讀了三年,民國 69年2月來到臺灣,參加7月聯考,由於準備時間不足,所以沒有考上,就先去讀僑大先修班。一年後,順利就讀台大畜牧系。
大學畢業後,志南應聘到台東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總公司在台北,在台東有畜牧場與藥廠,他主要是負責育種改良等工作。在台東工作20幾年後退休,想尋找個自己有興趣的工作,當時弟弟在玉里開烤鴨店,便應弟弟之邀過來幫忙。這個機緣讓志南想要有家自己的餐廳,並且主打星馬飲食,由於在星馬許多廣東飲食都以茶餐廳為名,所以就取名「星馬茶餐廳」。一開始經營時請人來當主廚,自己仍在弟弟的烤鴨店幫忙,生意不是很好,差點要關門。後來覺得這樣不是辦法,就決定自己下廚,慢慢就做起來了,到2022年底已經營5年了。店內提供娘惹咖哩豬排飯、仁丹咖哩牛肉飯、檳城沙拉麵、肉骨茶玉里麵、摩摩喳喳等南洋風味食物,其中以仁丹咖哩牛、羊最受歡迎。
張志南的哥哥們在馬來西亞經營餐廳,餐廳就叫茶樓,雖然現在沒有做了,但在料理方面張志南還是得常常向他們討教。在馬來西亞的茶餐廳是以港式為主,並沒有特別標榜「客家餐廳」,但是他們家裡常常吃擂茶。擂茶經常配許多菜與乾飯,也有配「米𥺆(爆米香),還有釀豆腐。釀豆腐裡的餡,有鹹魚、蝦、豬肉等。也常吃米食類的菜粄、鹹粥,另外,粽子則看不到米粒,粢粑也是常吃的食物。記得小時候,外婆會用石磨磨糯米,做成糯米粉,可長久保存。其他在家裡吃的食物就是一般廣東的料理。
張志南的餐廳標榜的是馬來西亞的南洋風味,並沒有特別強調「客家菜」。不過由於自己是客家人,非常懷念客家食物,尤其是擂茶。自己也嘗試做釀豆腐,但是不容易買到早期的板豆腐。得知富里學田有許多河婆客家人,還準備去拜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