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電子報

今晡日想/愛食麼个?


【文/賴韻竹】




  吃什麼是每天都要面對、解決的問題,當代社會大眾對於吃什麼、怎麼吃可以吃得簡單隨意,也可以精緻講究,看起來似乎就是依個人喜好決定,但實則不然。在「吃」這件事背後潛藏國家、族裔、歷史、環境、生命經驗等的不同因子作用著,「想食.饗時─臺灣飲食檔案特展」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推出,目前在苗栗臺灣客家文化館展出,透過場景及食譜、物件設計呈現1945至2000年間各年代的飲食文化特色,當中也展示了客家飲食、東南亞飲食之特色,從食材佐料、烹調方式的獨特之處在台灣飲食菜色中跳脫出,邀請大家前往參觀,從飲食記憶中重回時間的脈動。



越南米畫(想食.饗時─臺灣飲食檔案特展之展品)



  臺灣客家文化館在9月17日至18日舉辦2022客家飲食文化國際研討會,以「客家飲食文化」為題進行海內外研究成果對話,對未來客家飲食、客家菜色提出可研究發展之議題,會議中研究學者提到若藉由基本料理、特殊食材、獨特口味、用餐禮儀、食物系統、食用之人的條件建立,將料理具體傳達客家族群形象與文化意象,可能使客家料理成為單一菜色、菜系,由此做更多元的飲食變化。





  正逢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二十四節氣對於現代工業化社會已不如從前重要,但在「吃」這方面仍若有似無的影響著你我,在重陽節這天仍有部分客家族群會準備牲禮、供品祭祀祖先,對香港新界客家族群而言,更是祭祀先人、家人團聚的重要日子,曾紀載「九月九日重陽荐栗糕茱萸酒」一說;在台灣大家熟知的客家小點心「九層粄」也可溯源於重陽糕,「九」音同「久」,如同天長地久、長命百歲,「九層堆疊」如同步步高升祝福之意,九層粄層次分明、口感軟嫩、棕白顏色相間、甜中帶鹹,男女老幼皆愛不釋手,現已常見於客家地區販售。

  你想好等下愛食麼个?

返回上頁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 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 黃菊芳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 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黃菊芳系主任、邱一帆老師、賴維凱老師
◆ 編 輯 群/ 林芊慧、陳婕如、彭淑姿、彭賢明、劉虹均、賴亞華、羅玉芝。(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李政勳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80

Alpha Preparation, Stand by

Facebook
twitter
line

© 2020 New Edition Design by 李政勳

Webversion   |   Un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