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電子報

從發糾筋講起


【文/范文芳/國立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退休教授】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發音人:范文芳(海陸腔)



一、字形結構
   古文ㄐ、九兩形同原,古文字學有兩種講法,一說象爬蟲弓起身軀行進,一說象植物藤蔓糾結盤繞之形。
   從漢字字形演化个角度來看,ㄐ形變為句、勾,有停頓、彎曲之意,再進一步衍生暫停、彎曲之意,念讀古書有句讀之說,世俗生活有勾結犯法之說,語意都從勾結打點衍生出來。

二 、字形演變
   1. 糾字个結構,係從糸ㄐ聲,虬、勼兩字同音,前者傳統用為毛髮糾結,如虬髯客,後者為罕用之俗體字。
   2. 現代漢語,糾結、糾紛、糾察都用糾字。
   3. 台灣客語講筋絡不順,稱發糾筋,形容細人兒心情不順,稱腸兒糾著。
   4. 民間有客語人士講抽筋,用勼筋,係採用罕用字。

三、字音討論
   1. 早年現代漢語用注音符號ㄐ表示舌尖面塞擦音,就係借用古文ㄐ、句、糾个發音。
   2. 糾字,係形聲字,表字意个形符係糸,表字音个音符係ㄐ。
   3. 糾字係形聲兼會意字,廣韻音居黝切,屬見聲母。
   4. 糾字,台華語音jiou陰平調,台客語音{giu}陽平調。

四、語法討論
   1. 糾本字原意係彎曲、不順。像形容詞。客語形容卷髮為毛糾糾。
   2. 字義延伸為改正,語法上有動詞功能,華語常用糾正、糾察。

返回上頁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 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 黃菊芳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 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黃菊芳系主任、邱一帆老師、賴維凱老師
◆ 編 輯 群/ 林芊慧、陳婕如、彭淑姿、彭賢明、劉虹均、賴亞華、羅玉芝。(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李政勳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80

Alpha Preparation, Stand by

Facebook
twitter
line

© 2020 New Edition Design by 李政勳

Webversion   |   Un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