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恩難報
【文、圖/葉金華/永和國小教師】
發音人:葉金華(四縣腔)
舊年八月半前幾日吾九十歲个阿爸捨報往生,中秋佳節月光華華,月圓人嗄永遠無法度再團圓。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黨摎十六歲、在大陸个中學校讀書个阿爸捉走,監佢一路跈等軍隊撤退,「戰亂之中,比毋得這下个太平盛世,人命比草屑仔還較毋值錢!係講愛偷走轉去,一捉着就會死無命分人銃殺!」佢對最底層做起,歷經風霜雨雪、受盡艱難困苦,盡無簡單正考着軍官學校,續下來討餔娘、降子兒,學講客家話,在客家莊落地生根,日久他鄉變故鄉。
吾爸當痛惜餔娘摎子女,放假定著會對營房轉莊下。記憶中逐隻月會有軍車載等米糧、油、鹽還有補給品到莊頭,阿姆會拿等證件、帶等細孲仔去領,還細个𠊎試着吾爸食官廳盡風神。厥水筆字寫著已好看,屋下个門紅都係佢寫个,村項係有打醮,做鄰長个姐公會請佢𢯭手寫大字。還記得𠊎三歲左右有一暗晡阿爸對南部轉,買了一樹桍重鈂鈂个椰仔,為着愛省錢,在屏東坐慢車到新竹火車頭,攀車過後再擐等椰仔行幾公里个山路轉屋下,就為着分𠊎兜食萋萋个果子。
為着愛照顧一屋大細,占中校缺个阿爸放棄升官个機會,厥長官解勸佢講「吂年提報你戴兩隻梅花,莫辭官哪!」佢回答「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教育細人仔、陪伴佢兜成長較重要。」民國六十七年辭職,退伍第二日就放下身段滿哪仔尋頭路、入工廠賺錢,「食人俸祿,工夫做足」,逐日總係加班做到斷烏正轉屋,放尞日還去園頂伐草、耕山田。木器、陶瓷、紡織、銅枋、紙枋、玩具、塑膠、農藥、玻璃纖維、玻璃、保麗龍、安全帽……,恁多工廠佢都識去做過,哪位个錢多佢就去哪位做工,拿命換錢畜子女、長教育基金。印象中有一擺阿姆揹等老妹、牽等吾手,子哀幾儕坐客運去醫院看在農藥工廠中毒、差一息仔轉長山賣鴨卵个阿爸。
阿爸長透用帶等鄉音个話講「肯做牛,就毋愁無犁好拖」、「做人愛做得神仙、老虎、狗」,勉勵𠊎兜愛認真過生活,摎頭過阿婆對佢講過个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有田不耕倉稟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再講分𠊎兜聽。佢鼓勵𠊎兜讀《三字經》、《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東周列國志》還過《詩經》,該兜都係佢頭擺在大陸讀過个書,還細時節𠊎聽毋識佢講麼个,等大了讀較多書,正了解厥話語个意思。
像斷線个紙鷂樣仔離鄉个阿爸偷偷仔搭人透過日本、香港轉寄家書到大陸,薄薄仔个信紙承載了幾十年醹醹个思念,聽講寡母既經無在了,佢揣可能係因為地主身份个關係。阿爸摎全家福个相片寄分大陸个親人,佢單人獨馬漂洋過海、組織家庭降子傳代,臺灣早就變做厥新家園。民國七十六年政府開放海峽兩岸探親,壯年个佢為著愛省錢分子女讀書,煞猛勞碌賺錢無轉故鄉;等子女出社會食頭路了,老年个佢嗄著着尿毒症,一隻禮拜愛去醫院洗腰仔三擺,無辦法轉去了。
阿爸用血汗換來一屋大細个溫飽,原旦身材武頓砸磳个佢,經過歲月个消蝕磨難,變著筋渣膜絡。雖然八十零歲,毋過厥目珠比後生人還較利,行路還當穩健,講話中氣十足。自從吾姆死忒,佢開始毋好講話,誠心唸阿彌陀佛,過身个日仔堵好係吾姆離世兩年半。
火烏正知蛤蟆噭,阿爸犧牲自家、養育子女个恩情,這生人無機會報答佢,實在遺憾。親恩難報,係阿爸對阿婆个感懷,也係𠊎兜對阿爸个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