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電子報

願嫁客家郎──合眾國小老闆娘黃麗貞的故事


【圖、文/黃宣衛/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黃麗貞是閩南人,卻在關山開了家客家餐廳,菜色中有非常道地的梅乾扣肉、麻油雞飯等,還有一道客家口味的蘿蔔乾香腸。是什麼樣的機緣讓黃麗貞與客家餐廳結緣?

   麗貞的先生是關山德高的客家人,兩人原來就是同學,但是在他退伍後才熟識,因為麗貞家賣菜,先生家開餐廳,因而熟識起來。她笑說是「近水樓台」的關係吧!

   公公一家從桃園新屋遷居到德高,婆婆也是客家人,從花蓮大禹嫁過來。公公家務農,只靠種田無法養活全家,所以小孩大多外出學手藝,只留一位在家種田。公公也出外做工貼補家用,後來因受傷返家,婆婆才到鎮上開餐廳維持生計。餐廳取名為「合眾小吃部」,意思是合乎客人口味的餐廳,做的是道地客家菜,醬菜都是婆婆自己做,食材幾乎都是就地取材。

   先生曾出外學過上海菜,回來後接下了餐廳的工作,將一些客家菜色改良,夫妻倆在加油站附近開設一間大餐廳。當時主廚是先生,主要人手有三人,包括麗貞自己,不過忙碌時,小孩會來幫忙,假日時也會請人幫忙。

   麗貞有三個小孩,其中兩個已大學畢業,一個在念高中,生活負擔沒有那麼大了,先生想要做環保藝術創作,所以結束了加油站旁餐廳的營業。為了支持先生,黃麗貞轉型做客家小吃。現在的店面是娘家的房子,因為擺設成國小的模樣,所以改名為「合眾國小」。早期做餐廳時,常做大菜,現在就不做大菜了,但仍延續一些客家菜料理,做成小份的簡餐。現在的主廚是黃麗貞自己,白天時有請一位員工,晚上就自己一人在做,不過小孩下班後都會來幫忙。先生創作完畢也會來幫忙。

  

合眾國小門口

合眾國小門口



   黃麗貞說,以前還是大餐廳時,會與其他地區的客家餐廳交流,曾經去過美濃交流。現在轉為客家小吃,加上家中有老人家需要照顧,比較忙,就很少出去交流了。

   黃麗貞非常認同客家文化,她覺得與她娘家相比,婆家的人真的是好客有禮多了!雖然她不太會說客家話,但都聽得懂,自己娘家的爸爸還會說客家話呢!

   黃麗貞強調,她自己做的客家料理是不加味精的,吃得到食材的原味,例如煮雞酒用土雞,純用酒,不加水,煮成客家人口味的雞酒。她也注重健康,盡量少一點油與鹽,譬如滷豬腳時,就會少放一點油。她認為客家菜強調的是簡單、自然、真實,現在很多年輕人有懷舊的想法,她相信改良過的客家菜年輕人會喜歡的。麗貞說,若從婆婆開店時算起,他們算是關山的客家傳統老店了,有許多30、40年的老顧客仍然常常上門。她也期許「合眾國小」的客家料理可以一直傳承下去。

返回上頁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 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 黃菊芳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 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黃菊芳系主任、邱一帆老師、賴維凱老師
◆ 編 輯 群/ 林芊慧、陳婕如、彭淑姿、彭賢明、劉虹均、賴亞華、羅玉芝。(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李政勳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80

Alpha Preparation, Stand by

Facebook
twitter
line

© 2020 New Edition Design by 李政勳

Webversion   |   Un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