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電子報

北埔姜家與池上蕭家:「茶金」勾起的一段家族故事


【圖、文/黃宣衛/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6012

池上蕭仁義家望出去的風景


   你聽過北埔姜家嗎?看過「茶金」這齣戲嗎?池上萬安村社區發展協會的靈魂人物蕭仁義先生,在一次閒聊中,談起因為看「茶金」而想起北埔姜家與他們蕭家的故事。

   蕭仁義的老家在新竹北埔鄉南埔村。祖先在第9世時移居至此,差不多有300年的歷史了,到第13世才遷來東部,當時蕭仁義的父親才2歲。他們先在白毛寮(振興村)的溪邊搭茅舍居住,以燒瓦為生,賠了不少錢。之後輾轉在錦園、萬安間租地、墾山、燒瓦,最後第13世的曾祖父一家在萬安龍仔尾定居下來,並開始在天堂路附近買地。

   蕭仁義為了照顧家裡與勞碌一輩子的雙親,一心要留在池上,先後在台糖、台鐵、郵局、電信局等機構工作,只為了達成留在故鄉的心願。目前他在電信局工作,工作之餘除了照顧自家的有機稻田外,還積極投入社區發展協會的工作。池上的無敵稻景所以能形成,與蕭仁義有很大的關係。電線桿事件發生時,蕭仁義是萬安社區發展協會的總幹事,他積極與相關單位及人士協商與溝通,最後終於擋下電線桿的設置。他的叔叔蕭煥通還曾拿到有機米的冠軍,有「赤腳米王」之稱呢!

   池上蕭家為什麼會遷離北埔?蕭仁義拼湊出來的故事是這樣的:

   南埔村的蕭家原是非常興旺的家族,有四大房,事業做得不錯,田地有兩甲多。有一天有位穿著邋遢的人經過,見到蕭家這麼大的伙房,就詢問是否可借宿?剛巧當家的不在,家裡只有婦女,家中婦女社會經驗不足,就推說因當家的不在,不適合借宿,請他到北埔街上的姜屋問問看。當時的姜屋並不如蕭家人丁興旺。於是這個人就到街上去,姜屋的人熱情款待,就此住了下來。

   其實這個人是個地理師,他為了回報,就跟姜屋的主事者說,你們現在的發展雖然很不錯,但南埔的蕭屋有「孵卵」的風水,8月半會有仙人下來飲酒吟詩,所以可以得到庇佑,以後會出大人物,以後他們會遠遠超過你們姜屋。

   姜屋的主事者聽了很緊張,尋問是否有破解之道?地理師就告訴他,要常去惜字亭燒火,另外到龜山的龜頭處挖開一條圳溝,如此就可破解。姜家的人依指示挖了一條圳溝,但不久圳溝又被土石淹沒,姜家的人又再挖了一條。結果,蕭家就開始出事了。年輕人紛紛過世,引起恐慌,蕭家人覺得南埔不能再住了,於是開始遷徙,有的遷居到南投,有的遷到屏東,花蓮吉安也有蕭家的人,蕭仁義的曾祖父一家就是此時來到池上。

   一個家族的興衰是否與地理風水有關?見仁見智,不過據說因為這個故事,蕭家祖訓裡就增加了一條:不可以貌取人。

26012

南埔蕭家老屋


返回上頁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 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 黃菊芳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 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黃菊芳系主任、邱一帆老師、賴維凱老師
◆ 編 輯 群/ 林芊慧、陳婕如、彭淑姿、彭賢明、劉虹均、賴亞華、羅玉芝。(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李岳哲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80

Alpha Preparation, Stand by

Facebook
twitter
line

© 2020 New Edition Design by 李岳哲

Webversion   |   Un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