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大埔腔客語之母」徐登志先生
【文、圖∕徐貴榮∕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發音人:徐貴榮(四縣腔)
好點點聽着徐登志先生過身个消息,實在著驚又琢愕,一時心情感着非常个哀傷毋盼得。徐先生喜客,對人謙和,做事煞猛,從來毋識聽佢怨嘆,為着客話个危機,幾十年來認真打拚,全心全力推廣大埔腔客話、傳承客家文化。
徐先生係東勢人,在三十零年前開始,除忒在東勢國小教書以外,先後成立「寮下文化工作室、臺中縣客家文化協會、寮下人劇團、大甲河之聲合唱團」這兜社團,收集山歌、往語、童謠,訪問老人家,總下採錄760份錄音紀錄。編輯大埔腔客語教材、出版大埔腔客語著作三十零本、「臺灣大埔音客語辭典」這兜。還長透分人邀請去電台、電視台訪問、主持,帶領團員去表演。又擔任客家委員會个委員、客語能力認證委員、基本詞彙(初級、中級暨中高級)編輯委員、入闈客語能力認證命題委員、全國語文競賽評判委員、教育部客語常用詞辭典編輯委員。得着「師鐸獎、客委會傑出貢獻獎」同其他當多大獎,一講着推廣「大埔腔客話」,第一個想着个就係徐先生。今(110)年臺中市長頒分佢「大埔腔客語之母」獎座,實在係當著位。
圖 編輯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彙資料,徐登志委員(前中)同編輯委員(筆者在後排右2)合影(攝影地點、時間待查)
頭擺,東勢角同罩蘭(卓蘭)个客話同家鄉苗栗个客話無共樣,𠊎兜講佢兜「下港腔」,後來正知佢兜安到「大埔腔」同「饒平腔」,佢兜反倒轉來喊𠊎兜「上港腔」。大約係共姓个關係,𠊎喊佢「大姊」,佢也用大埔腔喊𠊎「老弟」,試着當親切。記得舊年(109)年下仔還同佢共下在教育部開「客語常用詞辭典六腔召集人」會議,無想着還無一年,一個疫情害人強強疏離,還吂同佢多加問候,就天人兩隔?
記得同徐先生初相識,係在二十零年前讀碩士班,想寫「客語文白讀研究」之時,經過教授紹介去拜訪佢。佢看𠊎前去,非常親切,詳細解說、指點,當晝還愛做東,請𠊎去東勢最有特色个餐廳享受美味,該種深情,𠊎久久就毋會毋記得。
過後在客委會「客語能力認證客語基本詞彙彙編、客語三次方言辭典編輯、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彙逐年个修正」、教育部「臺灣客語分級教材編輯、常用詞辭典編輯」會議,當多機會都共下開會,也同佢學習大埔腔,佢也非常耐心个教𠊎。還過特別交代,毋好為着學別人个話嗄毋記得自家个母語。佢係大姊,也係阿姆樣仔啊!
個人个詞彙認知,也同徐先生个觀念當近,還記得舊年年底該擺,在教育部討論客語詞彙用字个時節,形容「一個人當瘦又長槓槓」,愛用麼个字?𠊎同徐先生都主張用「薑女麻」个「薑根薑根」,毋過有委員主張愛用「山羌仔」个「羌筋羌筋」。愛用「薑麻」个「薑根薑根」个理由同根據,係認為「薑麻」係客家庶民文化,客家人同薑麻个生活有十分密切个關係,長透講「咬薑食醋」,諺語又講「一日三片薑,毋使上藥坊」,東勢有「食毋落三斤薑,毋好嫁入大茅埔庄」个俗話,三義到大湖之間還有「薑麻園」个地名,苗栗到今還流傳等「薑麻好」个民間故事,總下就在該顯現「薑麻」同客家人个生活有當深个關係,在恩俚个話裡背從來毋識聽着「山羌仔」同客家人个生活蹤跡,仰會知「山羌仔」个「筋」呢?徐先生完全贊同,表示這隻詞彙應該係「薑麻」个「薑根薑根」,毋係「山羌仔」个「羌筋羌筋」。
話還在耳公脣捩轉,先生好點點嗄駕轉瑤池。厥个精神風範,定著會永久留存。願徐先生跈風騰雲,到西方無憂世界。俚會對厥个懷念,化做一股力量,繼續為客家文化打拚!
註:徐登志先生在110年11月25日(舊曆10月21)過身登仙,12月6日(舊曆11月初3)下晝兩點在東勢殯儀館告別還山。
※本文的「着」,同教育部訂的「著」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