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鎮湯屋
【文、圖∕徐貴榮∕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發音人:徐貴榮(四縣腔)
從平鎮區中庸路一段262巷行落去,差毋多有300零公尺遠个湯屋(圖1),係臺灣乙未抗日戰爭「安平鎮之役」分人毋記得个一個家族。
圖1 位在平鎮區鎮興里新光路四段360巷69弄138號个湯屋公廳中山堂,座東向西,做得遠看埔心台地,本來係泥磚屋,民國77年拆忒照原樣重新起過。(2021.08.15攝)
湯屋先祖15世伊炳、16世大鵬兩公識在清朝乾隆年間,先後從原鄉廣東省嘉應州鎮平(蕉嶺)縣高思鄉過海來台,毋過後來又轉去。大約到嘉慶年間,大鵬公大个倈仔17世楊栢公正渡等餔娘邱婆太正經過臺灣。楊栢公在淡水上陸,先到蘆竹新庄仔開墾,降兩個倈仔鶴麟、鳳麟。鶴麟公討李氏降四個倈仔,鳳麟公討詹氏降三個倈仔,總下七大房。
道光年間,學老、客人逆着,發生閩粵械鬥,蘆竹地區个客人奈毋何,一個個仔徙走。鶴麟公帶等家族徙到平鎮公廳這搭仔,種茶絡食幾下十年,到經濟較好兜仔正起公廳,服祀阿公婆,屋脣種一層又一層密密个竻竹防盜防賊。鳳麟公帶等厥家族搬到中壢魚市場一搭仔,贌耕過日。
湯屋到平鎮雖然有較慢,毋過當出丁又出人才。鶴麟公傳下个四房,有16個孫仔。鶴麟公四個倈仔,長子源清、滿子明清係貢生,二子和清、三子煥清係監生,全係讀書人。長子源清第三個倈仔20世新順公,號「如樹」,係「漢書先生」,號比名較通行,人淨知厥「號」毋知厥「名」。光緒16(1890)年,同胡、黃、王恁多姓氏人家共下出錢集資起鎮安宮,新順公第二個倈仔21世鼎祐在日本時代昭和年間做過平鎮庄長。
光緒21(1895)年6月下旬,日本佔臺打到平鎮來,人喊「胡老錦」个胡嘉猷、同黃屋黃娘盛帶頭,武裝勢力開第一銃,開始桃竹苗客家人乙未抗日戰爭。湯屋同胡屋兩鄰舍隔無幾遠,聽講湯屋公廳左片人家脣項該口陂塘壁下,就係胡屋大伙房食用井个遺跡(圖2)。
圖2 聽講樹下左片就係胡屋分日本人炸壞个古井遺跡所在(2021.08.15攝)
當時,湯屋提供物資分胡老錦扌帣手打日本,同老人細子、婦人家散到遠位宗親該去。戰爭結束,胡屋分日本人燒淨淨,湯屋好得無受着傷害。這場安平鎮戰爭,劈鐮奈毋何長銃,鉛珠抵毋過砲彈,胡老錦統領个抗日義軍失敗,死忒當多人,胡老錦、黃娘盛這兜繼續退到龍潭、關西過打,包尾失敗毋見忒咧!聽講胡老錦轉長山去。事情恬靜過後,黃娘盛改名「黃念初」偷走轉來,背尾還做過安平鎮庄長。
聽人講:湯屋側角有一戶人家識在整田个時節,發現田底下有燒到烏烏个火炭同磚節,過挖下去看着鋪到平平个鵝卵石,當有可能係當年胡老錦伙房屋面前个禾埕。二房和清公个後代23世永進先生(圖3)講:「這條巷仔兩片个田地,差毋多係湯屋人个,在厥公將茶園開到變田个時節,識在地泥下挖着當多人骨頭,也異有可能係當年死難个義軍骨骸,總下拈拈揪裝到幾下罐金斗盎,做一門風水,葬到南勢塚埔項,湯屋人清明年年去掛紙。一直到平鎮市公所公墓公園化,興建納骨塔,將塚埔个風水納入骨塔過後,統一由政府祭祀,正無去掛紙。
圖3 湯永進先生接受筆者訪問,談論族譜世系、墾殖,還過當年傳下个抗日歷史。(2021.08.15攝)
平鎮市公所識在這條巷仔同另外一條巷仔相合个位所,起一座紀念亭,毋過長年失修壞忒吔!前幾年,統一促進黨經過地主个同意,起一座新个「忠義亭」,圖寫當年史蹟分人了解,也順續分人經過好尞涼,脣項立一垤石碑,寫等「胡嘉猷乙未抗日紀念碑」,毋過落款个年代毋係「民國」,係「孔子紀元二五六六年九月九日」(圖4)。
圖4 胡嘉猷乙未抗日紀念碑、忠義亭(2021.08.15攝)
到這下,平鎮胡屋傳下个四房人,開枝散葉,當多人到外地發展,也當多人賣忒祖公傳下个土地分外地人,田地荒忒草惹惹,好好个田無人耕。永進先生講:「看着當毋盼得!毋過生到這下个時代,道嘆又乜無奈何!」
※此處的「着」為大眾通用的「到」或「著」,同教育部訂的「著」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