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電子報

對面烏


【文、圖/鍾榮富/南臺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講座教授】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發音人:鍾榮富(四縣腔)



   台灣南部美濃、高樹地區个客人將「破布子」喊到「對面烏」,主要係講頭擺過貧窮个人,每日食,食到面目佮烏,全身瘦夾夾。林生祥「對面烏」个歌詞「瘦夾夾,對面烏」、「目淒淒,對面烏」就係指這點。

   市面上,「破布子」个名稱盡多:樹子、樹子仔、破果子、爛布子、玉蝴蝶、白玉紙等等。愛食个人,將伊看到珍品,十分寶貴,故所喊伊如玉个蝴蝶。毋好食个人,將伊看做爛布仔。在各種名稱之中,還係「對面烏」對客家个飯桌最有文化特色。

   「破布子」係落葉喬木,屬於紫草科,葉對開,結个子像牛眼,圓滾滾,毋過還係過細兜仔。耐燥旱,命堅韌,在無水个亂石雜草肚,也生到繁茂萋頭,結子纍纍。美濃延綿到台南縣境內个山區特別多。每年夏季七八月間,破布子開始由綠轉黃,業者上山剁樹採子,一車一車運往市場去賣,買歸來个破布子有兜還掛等樹枝。為了色身个光彩,為了口味个甘醇,選破布子个時節,最好愛青熟混合,熟个色形金黃金黃,內汁豐潤,毋會忒黏。青者,毋係全青,實在係講初熟个果子,皮上黃中帶綠,汁毋多,毋過味緒澀澀,黏度高。青熟兩種相互配合,做出來个對面烏,色身飽滿,口味芳甘。

   製作對面烏進前,愛先將破布子清洗到淨極極,正倒入鑊仔,用大火煮滾,沸滾後再用溫火慢慢熬煮。水以堵好淹過破布子表層最好,水忒多會無黏性,忒少果子會變色。不用掩蓋,方能讓破布子冒泡,釀出黏黏个汁水,好讓破布子凝結成塊。破布子煮熟後,愛用碗撈出來,加上鹽水,用手慢慢仔挼做圓圓,像餅仔个共樣,變做一塊一塊个對面烏。也可以倒入裝等鹽水个盤仔內,變做方形或者圓形个塊狀對面烏,再切做一小塊一小塊,放入冰箱。有人為了特殊个口味,會在罐仔底背,加入蔭油、鹽、加糖做成个醬汁。

   結塊後个對面烏,上品色身光彩飽滿,又鹹又澀,味道醇甘又帶等芳香,用來蒸魚仔、拌飯、或者炒野蓮、福菜,絕對清芬入味,嘴頰留香,向來為庶民三餐少毋得个配菜。如今科技進步,不少食品公司大量生產,包裝精美,口味齊整畫一,已經失忒傳統手作个風味叻。

   根據台大生化專家郭城孟教授个研究,破布子固然係外來品種,後來正傳入台灣。到今還毋識看過海外有人食破布子个文獻,台灣盡早就有人食破布子个紀錄。連雅堂个《雅言》(1932)紀載台南人用破布子配飯,「入鍋,下鹽煮之,粘合如膠,可佐飯。又與豆腐同煮,濃淡得中。」

返回上頁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 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 黃菊芳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 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賴維凱老師
◆ 編 輯 群/ 林芊慧、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彭賢明、賴音如、賴亞華、羅雅鈴。(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李岳哲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80

Alpha Preparation, Stand by

Facebook
twitter
line

© 2020 New Edition Design by 李岳哲

Webversion   |   Un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