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溪个生態景致(下)──水岸行廊
【文、圖∕徐貴榮∕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發音人:徐貴榮(四縣腔)
中山路埔頂橋過忒,河壩兩片都有行廊,一直到普義路「新街橋」。這段右岸跈等溪州路行,左岸經過最兼街市个屋背尾,經過人講「新街廟」个「仁海宮」,故所安佢「新街段」,差毋多愛行10分鐘。
從埔頂橋到中央里伯公下个無名橋,大約五十零公尺,兩岸小葉欖仁樹,兩排看啊過去,樹梗直直,樹葉青青,看起來當靚當有精神。伯公下有一隻小食攤仔,阿蠻鬧熱。過忒伯公下,河壩變到當闊,魚仔當多,長透看得着水鳥仔、白鶴仔在該覓啊覓欸,尋看啊有麽个好食料?到八德橋前,右岸有一隻長寮形个細公園,有休閒傢伙好使用。兩排高大个樟樹連等,熱天風吹涼沁沁仔,實在鬆爽。(圖1)
圖1 新街段八德橋前兩岸行廊个雨中朝晨(2021.07.22攝)
過一截仔到忠義橋,仁海宮就在眼前,廟左片有古色古香个聖蹟亭、東門伯公。仁海宮係中壢个民間信仰中心,自清朝道光年間起到今有兩百大零年吔!經過幾下擺个翻修、打醮,這下變到當整、當有藝術个「中壢媽」大廟,留存當多有名个石雕、文人對聯筆跡,有閒做得行過去參拜、參觀一下。
新街廟面前,本來有一座「北白川紀念碑」,光復過忒無幾久就分人敲忒吔!這下廣場伸着果菜市場,逐日朝晨鬧熱煎煎!過忒忠義橋,河壩開始轉向東,因為河壩整治个關係,頭擺分人泅水,人講「深潭」个「南門潭」,新街過埔頂个「石跳仔」也無咧!河水斯斯,日夜無停,流往大海毋回頭,無法度轉到頭擺个景致哩!
新街橋過去無行廊,愛跈人行道到對面延平路正有行廊,行往下一直到高速公路為止。(圖2)這段有當多里,差毋多係工業區、住宅區,係頭擺个「水尾庄」地界,故所安佢「水尾段」,大約愛行45分鐘。
圖2 新街溪下游行廊个終點:高速公路、桃園大圳(2021.07.16攝)
從這下去,水流漸漸仔轉向北。行廊在右岸,無幾遠仔看得着廊脣掛等一幅一幅个24孝圖,鼓勵人愛行孝。美隆橋前,有「黃屋庄坑」个水合落來,河壩水有變較大兜仔。無幾久福州橋過後,到南園二路个永福橋這截,兩岸有行廊。右岸係工業住宅區,廊脣一排當大頭个樹仔當涼爽,比新街段該截還較涼,看得着當闊着,景致也當靚。左岸還有一大片難得个田園景致,打爽个係大部分荒忒吔!
永福橋到福德橋,又伸着右岸好行,右片有一座公園,這下規劃到中壢藝術園區,當多樹仔又當大頭,(圖3)裡背有運動公園,分民眾好運動,展示當多雕塑作品(圖4),連便所也設計到圓形个茅屋(圖5),伯公祠造型像教堂,發揮藝術創造人个智慧。
圖3 中壢藝術公園个行廊、樹仔(2021.07.16攝)
圖4 中壢藝術公園个藝術裝置(2021.07.16攝)
圖5 中壢藝術藝術公園个便所(2021.07.16攝)
過忒福德橋下去到高速公路,接着桃園大圳就愛斡頭了唷!行廊跈等工業區工廠後背,這段無樹仔,係日頭當烈就愛擎遮仔囉!
中壢本來係臺灣客家庄盡大个都市,毋過因為幾十年來工商業个發展,外來人口超過在地人口,街路店面當難聽着客話咧!朝晨暗晡在這散步、運動、休閒个人群,聽佢兜講个話,水尾段係工業區,外來人盡多,還係有人講客話。新街段最兼新街老市區,講客話个人也異多。毋過,上游石頭、林森、龍岡這段,雖然也係新興社區,試着講客話个人又還較多。
新街溪在中壢市內大約有12.8公里,行廊全長大約就有8公里零。政府做這河壩行廊,分市民休閒運動,無幾遠仔就有休閒凳椅、涼亭,分人好坐尞。緊行緊看,看魚看水,看鳥看景致,身體康健,心情又鬆爽,實在功德無量。新街溪流過个所在較偏僻,大部分在人屋个屎背尾,故所當多地方,行廊係用鋼架探出河壩駁做个(圖6),可見政府个用心,中壢人實在真有福。
※本文的「着」,同教育部訂的「著」之意。
圖6 用鋼架探出河壩駁做个行廊,整治過後个新街溪河壩(2021.06.22攝,地點:健行橋南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