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溪个生態景致(中)──水岸行廊
【文、圖∕徐貴榮∕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發音人:徐貴榮(四縣腔)
上一篇提着新街溪會做河濱步道,係民國90年917納莉風搓發大水過後,政府開始計畫整治老街溪、新街溪這兩條河壩,同時愛美化河邊景致,還做得分人休閒、運動。因為這條「步道」係全程分人行个,無像老街溪步道還做得騎自行車,故所安佢「行廊」。
這條水岸行廊,差毋多有8公里恁長。盡先從普義路新街橋分段、分截一直向南做往上,目前上到平鎮營德路480巷35弄98號邊(圖1)。向北從延平路橋右岸做往下,這下一直做到高速公路橋下吔!全程除忒從健行橋到東明橋大約350公尺、新興橋到埔頂橋150公尺係跈左岸,以及偉大橋到環南路大約450公尺,埔頂橋到新街橋大約1公里係兩岸都有行廊以外,其他路段差毋多就係在右岸。
圖1 行廊做到平鎮營德路480巷35弄98號邊,右片樹下就係新街溪。
(2021.06.23攝)
新街溪个上游,行廊還吂做該段,因為流域總下在平鎮區,故所安佢「平鎮段」。在平鎮平東路一段有一座清朝嘉慶16(1811)年,郭姓人起个建安宮,主祀開漳聖王,安到「三王公」,到今210年吔!人講「王公保外庄」,就知香火當盛。係客家庄唯一服祀三王公个一座「公廟」,由四鄰个社仔、東勢、南勢、山仔頂這兜庄頭輪庄慶典,逐年農曆二月15王公生,輪㓾豬公、請梨園做戲,最為盛大,到8月12還有做平安戲。
河水悠悠,流到營德路東北橋,左岸有原來安到「北勢水頭面伯公」个「北貴里水頭伯公」,宮前燈籠攬攬吊吊,香火鼎盛當鬧熱;右岸有一間清朝乾隆年間就有个「龍恩里伯公」,四片大樹遮天,人家也少,恬靜恬靜,無像對面北富里伯公燈火光華華,嶄然清幽。
歸條行廊,從營德路480巷35弄98號邊開始行往下,一直到平鎮環南路橋,差毋多就偎等龍岡邊脣,故所安佢「龍岡段」,差毋多愛行35分鐘。
新街溪從龍岡操場下開始,一直到玄天橋,差毋多就係平鎮、中壢个分界。過忒滿庭芳橋,就有一間當地信仰中心,原來安到「番子波水頭伯公」个「新興里水頭伯公」永福宮,係中壢新興里个水源所在(圖2)。
圖2 新興里水頭伯公「永福宮」(2020.05.09攝)
根據碑志所寫,係由楊姓人在這開墾个時節,用三粒石頭所發起奉祀个,毋過問附近个人,講該地方這下無姓楊个人家,大部分係姓鍾、邱、曾、戴、莊這兜。早期這間伯公同石頭庄伯公、後寮庄伯公係中壢後站三大伯公之一,逐年8月16(這下改到8月初2)做平安戲。光復過後,新興里分出去个林森、健行、振興、東興恁多里个伯公,還有石頭庄、中央里伯公逐年八月14做平安戲个時節,會用八音來請去看戲,過後正送轉來。
這段行廊大部分都光匱匱,完全無樹影,兩片近看犖犖个人家、工廠、還有田洋,遠看當多大樓,除忒寒天,平時日時頭當少人行(圖3)。
圖3 龍岡段行廊景致,光匱匱無樹影。(2021.06.23攝)
從平鎮環南路過橋到中壢環中東路,行往下到玄天橋,因為全部在中壢林森里,故所安佢「林森段」,差毋多愛行7分鐘。
一上這段,到健行橋,行廊地板全用像樹仔料,一料一料鋪个石板,落雨毋驚滑。這段大樹盡多,有樟樹、榕樹,還有櫻樹、桃樹、七里香、桂樹這兜。行到這段行廊項,大樹遮陰,迎風涼爽。春來櫻花、桃花連等開,八月桂花香飄千里、還有七里香來𢯭陣,行起來心肝非常个開洋。(圖4)
圖4 林森段樹蔭遮天,涼爽快意。(2021.06.23攝)
行廊脣个鐵架頂,每20公尺有立牌寫客家諺語、童謠、師傅話、山歌詞,還有李源發博士寫个客家白話七言詩,分行過个人頓腳下來,了解一下客家民間文學,還愛感謝有心單位保存客家語言文化个用心。毋過這兜牌仔全部當舊哩!黃黃舊舊字跡毋清楚吔!在恁靚个行廊脣,當毋合調,毋知有關單位有注意着無?看哪久做得來換一下吔!莫忘初心。(圖5)
圖5 頓到行廊欄杆頂个客家山歌詞,黃黃舊舊仔!試讀一下。(2021.06.16攝)
在紫雲橋前有一間民國57年創立个三教紫雲宮,正殿服祀恩主公,主神關聖帝君,還有太上老君、文昌帝君、釋迦牟尼佛,安到三教。聽講103年10月15臨暗仔,有一個信士來想愛問事業,結果跌筊个時節,跌着「企筊」(立杯)。過三日个10月18朝晨,又有一個信女,來求家庭平安,結果也跌着「企筊」,還跳上桌頂,消息傳出,大家試着係神蹟,大吉大利。故所雖然創立到今無幾久,也係一間香火當盛个宮廟。宮前廟坪當闊,每一朝晨、暗晡,當多人在宮前運動。(圖6)
圖6 三教紫雲宮(2021.06.22攝)
從玄天橋、龍岡橋、健行橋,東明橋、中北橋、縱貫鐵路下到中山路埔頂橋,經過石頭、東興、健行、新興、中央這兜里,這兜地方早期大部分屬於石頭庄。還有新街溪以前也安到「石頭溪」,故所這段安佢「石頭段」,差毋多愛行25分鐘。
過忒紫雲橋,河壩漸漸轉向,在過玄天橋無幾遠吔,一轉彎就向東,完全流落中壢區內,左岸有一間石頭伯公。以前這搭仔大部分係湯姓人个地,故所石頭庄伯公祠个地也係湯姓人捐出來做个。龍岡橋到健行橋這段,左岸有一隻細公園,東興社區發展協會在樹筒項種石斛蘭、揚擛蘭(蝴蝶蘭),發展到異有特色,蘭花開到靚靚,因為對面無做行廊,淨做得遠看定定。係講愛過去看,就愛在龍岡路口䟓工斡過去。
這段路脣有樹仔,毋過無幾高大,大部分係櫻樹這兜觀賞樹,日時頭無好抵涼,毋過春來就櫻花盛開,變成賞花之路。到健行橋,向北百過公尺,就係中壢火車頭,向南三百零公尺就係健行科技大學,向前看就係健福宮,新街溪在頭前个牆壁下慢慢仔流過。健福宮原來係細細仔个伯公祠,50年前改建到這下个規模(圖7)。最有名个係二月初二伯公生食伯公福,逐年就超過80張桌,十分無簡單。(圖8)
圖7 這下个健福宮,舊年正整治好个新街溪、行廊步道。(2021.06.22攝)
圖8 健福宮二月初二伯公生食伯公福,右片就係行廊步道。(2012.02.23攝)
過忒健行橋,行廊轉到左岸,過健福宮前到東明街,又轉到右岸,在華揚醫院前轉向北到中山路埔頂橋。這段路完全無樹仔,尤其係中北橋到新興橋,過鐵路下到埔頂橋這段,係最慢完成个。彎彎斡斡,捩來捩去,車仔過上過下,行起來驚驚掣掣。(吂完,請等下期完結)
※本文的「着」,同教育部訂的「著」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