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電子報

處處引燈處處溫情(上)──懷念古國順教授

【文、圖/鍾榮富/南臺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講座教授】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發音人:鍾榮富(四縣腔)



   雖然從古老師入院,歸轉屋下療養,到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係忽然聽著古老師歸去个消息,心中還係嶄然捨毋得。懷想過去,古老師一直都係𠊎研究路上个一盞明燈,不論堵著麼个大小問題,同佢請教之後,心中總會感覺到豁然開朗。佢對於客語个推廣、重視、堅持,佢个治學態度,到今都還係深深影響客家後進。

   古老師同𠊎非親非故,學術研究的領域乜無共樣,成時對於客語漢字个採用還會看法不同,彼此相爭,但是初次認識至今,古老師始終煦然如故,親如春風。𠊎等第一擺見面係1991年,桃園縣政府主辦客家文化研討會,大會邀請𠊎去發表論文「客家童謠个語言」,請湯廷池教授來講評。中場茶會時間,古老師拿等一茶杯,一張名片來尋𠊎,慢慢仔對客人个文化講起,無已久,話題切入頭先个論文,佢講無想著客家童謠个語言,竟然也做得用現代語言學理論來分析,佢感覺著盡歡喜,同時指出這可能係未來值得行个新路。講等,講等,親像在不經意之間,佢隨口吟誦了好幾首𠊎從來無識聽過个客家童謠。該年在桃園个研討會,係𠊎一生中第一擺聽著海陸客話,全場𠊎完全聽毋識,比去外國參加研討會還過慘。古老師念个童謠,就係用海陸客,後來佢再用四縣客同𠊎解釋一遍,𠊎強快拿筆記記下來。隨後兩場研討个論文,古老師一片同𠊎講解,一邊同𠊎翻譯,讓𠊎能做得在又驚怕又擔心个環境中,漸漸整理出四縣同海陸个對應差別。

   幾年以後,有一日𠊎收著佢寄來个書,親筆愛𠊎指教。身為後進,𠊎又欽佩又緊張,強快回信同佢恭喜,毋敢講指教,但會用心拜讀。原來該就係古老師1997年受到文建會(文化部前身)補助出版个《台灣客家話記音訓練教材》,開創了台灣語文學會制訂个「第一式」同「第二式」並列標音个先河,為客家話个語音教學豎立了清楚个指標,到今還係客家學生、研究生、學者、客語教師同支援教師重要个參考書。該書詳細列了四縣同海陸各種可能的聲音同可能个音節,兩个腔調不同个地方還做了比較,讓初學者入門了解。後來有盡多客家語文課程个講義,各地方政府出版个教科書,都係以該本書為基礎,故所該本書在教學實務方面影響十分大。

   2001年客委會成立之後,開始大力推展客語教學,邀請當多客語專家共下聚會編教材,編字典,𠊎同古老師見面同受佢照顧个機會越來越多。該當時,𠊎受文建會个委託,編寫《福爾摩沙烙印—台灣客家話導論》,一堵著問題,就帶去同佢請教,古老師總係耐心同𠊎看稿,點出問題,提供資料分𠊎改正。

返回上頁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 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 黃菊芳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 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賴維凱老師
◆ 編 輯 群/ 林芊慧、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彭賢明、賴音如、賴亞華、羅雅鈴。(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李岳哲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80

Alpha Preparation, Stand by

Facebook
twitter
line

© 2020 New Edition Design by 李岳哲

Webversion   |   Un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