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電子報

堅持基督信仰的客家婦女葉善清

【文、圖/黃宣衛/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民國28年出生的葉善清,原本住在苗栗縣銅鑼鄉興隆村。民國45年12月18歲時,大伯與父親帶著家小與所有的家當,乘坐兩輛卡車來到池上。

   會遷來池上與二伯有關。二伯的女婿做水電,他先到臺東,之後邀二伯來一起工作。後來二伯在池上開電器行,利用水圳發電、賣電,覺得這邊生活環境很好,就邀兄弟們過來。父親原本在苗栗的山上開園,過來看了後,回去就把田地賣了,大伯聽說了也賣了田地同行。

   父親到此後買了一塊田,離大坡池不遠,約4、5分而已。葉善清說:「初到池上時,我就是到處去打工,哪裡有工作就去做,也幫忙種田。我跟我先生是因為一起工作而認識,那是在一家水泥瓦工廠工作,他是師傅,我是小工。結婚時我24歲。」

   葉善清先生也是客家人,家在富里三臺。剛結婚時他們就住在那裡,那時房子還是茅草屋呢!婚後仍然必須到處打工,大女兒出生後,不記得過了多久,他們才搬離三臺,因為到處打工,搬了好多次家。後來遷到池上開雜貨店,也學作裁縫,開雜貨店時為了增加收入也接些裁縫工作來做。

   但雜貨店生意沒做多久,大概4、5年吧,因為很多人賒帳,賠錢所以只好收掉。之後搬到慶豐租房子住,又開始到處打工的生活。葉善清說:「生活很艱苦,有一陣子,我先生到臺北工作,我一個人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我有四個孩子,為了照顧孩子,就在家附近做工,小孩上學我去工作,中午騎車回家煮飯,然後再出去工作,傍晚再回來煮晚餐。後來先生回來,不久就生病了,只能靠我一人工作養家。」

   葉善清從小就信基督教,結婚後,夫家是傳統的民間信仰,然而並沒有澆熄她心中的信仰。葉善清娘家是在她阿公時就接受基督教的信仰,據說,阿公剛來臺灣時被人打,一對教會長老夫婦救了他,還讓他在家中當長工,之後還幫阿公找妻子,阿公因此而受洗。葉善清的大伯、二伯以及葉善清一家都是基督教長老教會的信徒。

   子女長大成年後,葉善清又重拾基督教信仰,定期去教會做禮拜。剛開始時,她還帶孫子,怕會吵到別人,不敢去做禮拜,但教會的牧師說,小孩可以安排在後面的一個房間,有人幫忙照顧。所以她就去教會了。

   教會也有家庭禮拜,要到家裡來做,葉善清說家裡客廳有祖先牌位,怕會對教會不禮貌,牧師說沒關係,紀念祖先是應當的。葉善清就把牌位請到樓上,這樣在家裡做禮拜就不會覺得不好意思。葉善清現在是虔誠的基督徒,但她並沒有要求子女們要信教,子女們各有自己的信仰,夫家的祭祖事宜還是她在負責張羅呢!

26012

葉善清與兒子合影


返回上頁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 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 黃菊芳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 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賴維凱老師
◆ 編 輯 群/ 林芊慧、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彭賢明、賴音如、賴亞華、羅雅鈴。(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李岳哲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80

Alpha Preparation, Stand by

Facebook
twitter
line

© 2020 New Edition Design by 李岳哲

Webversion   |   Un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