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電子報

客家鹹菜

【文、圖/鍾榮富/南臺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講座教授】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發音人:鍾榮富(四縣腔)



   第一擺去奈良,行入都城,街頭兩片都係各種醬菜,黃黃个蘿蔔、紅紅个大瓜,色彩變化多端,看起來足蠻好看。有兜濕搭搭仔,還浸等湯水;有兜風到燥燥,親像肉乾,樣式繁多,讓人眼花撩亂。但係鼻起來總係陰陰个、鹹鹹个味緒,盡像頭擺阿姆做个鹹菜。這兜鹹菜統稱「奈良漬」,變哪一種產品商標,日本其他方做个鹹菜,乜安到「奈良漬」,係日本盡有名个特產,連台灣个網路上都有在賣。

   講著鹹菜,最難忘个係周作人講个話,「吾鄉窮苦,人民努力日吃三頓飯,唯以醃菜臭豆腐羅螄為菜,做不怕鹹與臭,亦不嚐油若命。」顯然周作人佮食鹹菜个日常生活,寫入文學,溶入了紹興當地文化,佢講家鄉个食品百百種,但單淨鹹菜最有味緒,寫著有板有眼,故所如今讀起來,還係芬芳趣妙。李長聲講日本鹹蘿蔔「澤庵」个製作,先用鹽加糠仔來滷,幾日以後正用大石頭來矺,放啊在廊下通風,等著發酵,做好以後正用罐仔裝起來放,讀起來完全親像大路關頭擺阿姆做鹹菜个過程。

   客人个鹹菜乜有兩種,一種芥菜曬到八分燥,愛用鹽挪過,放啊在盆頭內,用大石頭矺等,發酵幾下日(一週到二十日),就使得做菜來煮,表面上看來黃青黃青,色形盡靚。食來息把酸韌酸韌,故所有人喊到「客家酸菜」,用來煲排骨、雞肉、或者豬骨頭,又合味又清香。另外一種共樣愛日頭曬燥,用鹽挪過,拔做一條一條,慢慢仔裝到酒罐仔內,覆啊在灰夫上,故所又安到「覆菜」。等到燥濂燥濂,就使得食了。愛食个時節,正用筷子一條一條勾出來。用水浸過,減少鹹味,落來炒豬肉特別好食,煮湯乜盡入味。

   看著奈良个日本人,將鹹菜擺啊在清淨个攤仔上,整整齊齊,各種色形都有,讓人客拿出錢來買。反觀客家鹹菜,雖然到今都還有人在做,有人在食,但係外表、包裝、設計、標頭,總係看起來無辦法餳人食。這就係應該思考个所在,未來愛仰仔來包裝,仰仔來推廣客家鹹菜,實在值得等好好思考。包裝、設計、當然愛有後生人來做,毋過,用文字將鹹菜帶入文化,放入文學性書寫,可能還係每一个文化人使得做个事情。

返回上頁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 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 黃菊芳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 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賴維凱老師
◆ 編 輯 群/ 林芊慧、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彭賢明、賴音如、賴亞華、羅雅鈴。(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李岳哲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80

Alpha Preparation, Stand by

Facebook
twitter
line

© 2020 New Edition Design by 李岳哲

Webversion   |   Un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