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電子報

客語童話書的拓荒者—張捷明

【文、圖∕李秀鳳∕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




26012

張捷明最新出版客、英、華童話有聲繪本《銀色个夢》。


   大小朋友心目中「永遠的小太陽」林良爺爺曾說過:「童心是不會老的。」這位一輩子都在創作兒童文學的知名作家,雖然在前年辭世,不過他對推廣兒童文學的獨特見解,仍歷久彌新。

   林良認為,所謂「兒童文學創作」,不應該只指為兒童寫作的散文、詩、童話、小說跟長篇圖畫故事。我們還應該為學前兒童跟低年級生創作兒歌、謎語、繞口令跟短小的故事。這些「小東西」,在兒童文學創作的領域裡,都應該受到應有的重視。

   筆者在小學教客語,平日上課喜歡教小孩唱童謠,所以很能體會小東西對小朋友發揮的大功能。童謠的滲透力及洗腦效果非常強大,比如,二年級有個小女生門牙掉了,我說她是「缺牙耙」,全班小孩聽到這個關鍵詞,好像集體被觸動同一按鈕,立刻唱起:「缺牙耙,缺牙耙,耙泥沙,耙來種冬瓜…」;在課堂上只要提到「月光光」,全班秒唱:「月光光,秀才郎,船來等,轎來扛…」;問他們客家人為什麼叫土地公「伯公」,馬上又開嗓:「伯公伯婆,無㓾雞無㓾鵝…」。一定要等他們唱完,課程才能繼續。每次碰到這種情形,常讓筆者哭笑不得。現在小孩大多缺乏全客語的生活環境,客語的聽說讀能力普遍不佳,但唱起兒歌又可以暢行無礙。

   對中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除了童謠,說故事給他們聽,也能立即安撫躁動的心,孩子對小故事的喜愛程度,超乎想像。

   林良在其著作《淺語的藝術》中提到,所謂兒童文學,就是要用小朋友能夠理解的語言文字書寫,「淺語的藝術」是林良對兒童文學所下的定義。「淺語」是指兒童聽得懂、看得懂的淺顯語言。文學創作是一種藝術。所以,以淺顯的語言來從事文學創作,就是一種「淺語的藝術」。

   若能在淺語的故事情節裡,置入大量客語詞彙、俗俚諺語,對客語往下扎根與推廣,一定能事半功倍。有「客家安徒生」美譽的張捷明,將近20年來,就在客語童話的園地裡勤耕不輟。

   根據張捷明自我表述,創作客語童話故事的能量,源自於他的大女兒、二女兒念國小及國中時,參加客語說故事比賽,卻苦於沒有體裁發揮,為了幫助女兒們獲得佳績,張捷明乾脆自己動手寫客語故事,因為閱讀對象是小朋友,所以他用簡淺易懂、生動有趣的純客語書寫。未料,在女兒們屢戰屢勝的鼓舞下,激發他文思泉湧的寫作魂,從一個紡織廠的電腦設計師踏上文學創作之路,張捷明翻轉了他的後半生。

   在張捷明數不盡的作品裡,以客家童話為大宗。放眼現今客語文壇,從事新詩、散文創作者眾,而專注童話故事書寫的僅張捷明一人,這也是他能在客家文學領域取得一席之地的重要元素。

   張捷明最近出版一本精裝、全本彩印的客語童話書《銀色个夢》,這本有聲繪本還附贈客、英、華三語CD。在這本書裡,張捷明又極度發揮他天馬行空的幻想力,天上的小星星跟地面上的小孩,雖然生活在天遙地遠的不同空間,看似沒有交集的可能,但是透過月亮姊姊的牽線,他們就能彼此心靈相通、情感相連。「擐等銀色燈籠个月光阿姊,愛分細星仔同細人仔在心肝肚,永遠都留等一份最單純个童心同想望。」書中穿插許多童謠、民間故事及傳說,還有天文星象等大自然現象,揉合傳統的客家與現代的童趣,很適合大小朋友一同聆聽及觀賞。

26012

2016年中大客院黃菊芳老師講授「文學理論與批評方法」,老中青三代齊聚的課堂,常可見思維差距碰撞的火花。(右三黃菊芳教授,左一張捷明,左三筆者)


返回上頁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 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 黃菊芳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 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賴維凱老師
◆ 編 輯 群/ 林芊慧、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彭賢明、賴音如、賴亞華、羅雅鈴。(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李岳哲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80

Alpha Preparation, Stand by

Facebook
twitter
line

© 2020 New Edition Design by 李岳哲

Webversion   |   Un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