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電子報

文化个外來內化

【文/羅肇錦∕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榮譽教授】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發音人:羅肇錦(四縣腔)



   世界上任何民族,就無純種个某一種人,世界上任何文化,就無純種个某一種文化。也就係講世界上所有个人都係混血个雜種人,世界上所有个文化都係外來文化內化出來个雜文化。故所客家人係雜種人,客家文化係雜種文化。假使研究者想用血統基因來認定自家个人種係無可能个事情,相同个道理,研究者想用文化特色來認定自家个族群類別也係無可能个事情。因為任何族群个人搬到新个位所,就會同別族群个人通婚,就會內化別族群个文化。

   像客人歇在山項信仰祖傳三山國王,毋過同海邊信媽祖神个人接觸來往,跈等就有人信媽祖無就討信媽祖个細妹仔做餔娘,降出來个細人仔就變雜種人過雜文化。慢慢仔有兜人為著同別種人溝通方便就學講別種話,學多了講久了嗄添放忒自家个話換講別人个話,變別種人。像臺灣當多汀洲漳州來个客人變學老人,大家講佢「學佬客」。又像潮州鳳凰山附近,姓雷、姓藍、姓盤个瑤族人學多了潮州話、廣東話,講久了潮州話、廣東話,慢慢仔,當地本來係講瑤族話、畲族話个瑤畲人,就變潮州人、廣東人,伸著歇較山肚个人還會講兜仔瑤畲話个人就變客人。

   更過來看大陸搬來臺灣个客人,本來歇在山排摘狗貼耳、七層塔、拐絲來菣香,還過種長豆仔、鳥仔豆、狗爪豆同杓菜、蕹菜、快菜、山蕒作主菜。正來到臺灣嘎下,當時為著生存,還係逐家人來相賽種,慢慢仔緊變緊多外來種个果菜,像荷蘭豆、番薯、蕃瓜、咖啡、檳榔、哈密瓜、葡萄、弓蕉、高麗菜、結頭菜、娃娃菜、洋蔥等等。一抹煞食个、著个、歇个、用个同原在全無共樣,這就係生活文化外來內化个結果。這係大家都無辦法个事情,係講有人愛堅持自家傳統,毋肯接受外來文化,該若个族群毋使幾久就會跈人無著,就會分人淘汰。

   跳到客家話來看乜共樣。本來「ha」這隻音係瑤畲話「山」个意思,背尾用「活」「和」「貉」「河」「客」「哈」這兜無共樣个漢字來代音,變到今晡日就安到「客」。本來「ong」係瑤畲話「水」个意思,背尾用「翁」「甕」「蓊」「蕹」「雍」「滃」這兜無共樣个漢字來代音,變到今晡日看著「翁」,大家都毋知「蕹菜」係水菜、「翁源」係水源个意思。另外,本來「lo」係瑤畲話「人」个意思,背尾用「聶」「泥」「獠」「洛」「尼」這兜無共樣个漢字來代音,變到今晡日大家就毋知「lo」這隻音,瑤畲語本意係「人」。客家話肚項,今晡日還有講「死老」「孤老」「大老」這兜漢字音讀「lo」,原來就係保留「死人」「孤人」「大人」个意思。 當然客人來到臺灣乜共樣,有兜人為著同學老人溝通方便,就學講學老話,學多了講久了嗄講別人个話,變別種人。像「大箍」「菜頭」「儘採」「好額」「好空」「堵好」「等路」「頭家」,這兜全係徙來臺灣同強勢學老話內化入來變客話个常用詞,用久了就恅著係自家个祖傳客話。 國民政府來臺灣到今,受國民教育个影響,臺灣个客話、學老話、原住民話,就還較煞猛學習,故所多到算毋清个國語借入來,內化變到今下客話个主體語詞。

   這兜現象,對客家來講,客家文化就係瑤畲文化个外來內化所形成个雜文化。問題係所有徙來徙去个民族到最尾,毋係分人同化,就變成新个雜種文化,變雜種人。

返回上頁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 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 黃菊芳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 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賴維凱老師
◆ 編 輯 群/ 林芊慧、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彭賢明、賴音如、賴亞華、羅雅鈴。(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李岳哲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80

Alpha Preparation, Stand by

Facebook
twitter
line

© 2020 New Edition Design by 李岳哲

Webversion   |   Un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