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電子報

日日田職物所

【文、圖∕薛常威∕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在職專班碩士】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發音人:薛常威(四縣腔)



   桃園大溪个客家人在2017年个統計,已經超過三分之一,算將乜係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佢兜大體係在福建漳州徙過來个,對大溪个發展有當大个貢獻,特別大溪个南興社區,客家人口超過三分之二,其中个黃姓人家,這下還當會講詔安客話。

   在這北部罕得講詔安客話个社區,永昌宮係居民个信仰中心,廟埕大榕樹下个一間老屋,一群大溪返鄉个後生人在這開了這間「日日田職物所」。日日係每一日个意思,兩隻日合起來就係「田」,職物所代表「職人造物」。主持人高慶榮本來係學設計个,當好老个東西,以前个作品乜摎廢棄工廠、閒置空間有關,佢感覺當好運,做得參加「大溪木藝術生態博物館」个翻轉,還過摎好朋友進行「三手微市集」、「新南12文創實驗商行」等老空間再造計畫,分佢在大溪做得累積能量,最尾正做得還轉家鄉成立工作室,串連博物館、宮廟、社區摎後生人這4項資源,團結還較多个能量,來分人看得著。

26012



   永昌宮廟埕就係高慶榮細个時間搞个所在,看到150零年个大榕樹,斯想著宮崎駿个動畫《龍貓》,佢當希望有一間當生趣个空間來工作。經過廟方个協助,本來放農具、雜物个倉庫,這下轉型變成一間文創設計公司,高慶榮希望有心个後生人在這位開始行入農村。大溪,毋單淨老街摎豆干定定,南興个田地當闊,係桃園个大穀倉,乾隆年間開始个永昌宮乜有270零年个歷史,另外像仁和宮係全臺灣第一間開漳聖王廟,高慶榮希望發現在地个歷史文化,喚醒在地人對地方个認同。

26012



   「日日田職物所」已經渡等十過個後生人返鄉創業,除忒推廣在地農業文化, 創意團隊還設計桌遊,摎大溪宮廟、景點融入遊戲地圖,分旅人緊尞緊學。永昌宮奉祀神農大帝,透過田野調查採集神農嘗百草、耕種、用火知識,推出「青草學堂」,帶領大家栽種藥草,分地方記憶毋會斷忒,傳統毋會毋見忒。

   大溪豐富个內涵盡多,「日日田職物所」這群後生人,用聚落个概念串連大溪个工藝、文化資源,用翻起个老屋,分現代文化創意个精神緊來緊大,打開大溪个文化大門。

26012



返回上頁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 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 黃菊芳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 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賴維凱老師
◆ 編 輯 群/ 林芊慧、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彭賢明、賴音如、賴亞華、羅雅鈴。(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李岳哲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80

Alpha Preparation, Stand by

Facebook
twitter
line

© 2020 New Edition Design by 李岳哲

Webversion   |   Un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