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便當──食滬
【本文改寫自108-2客庄創生設計與實作學生提案報告】
本期要介紹的是由中央大學、中原大學學生共同發想與設計的作品「海客便當-食滬」,用新屋的海客味,當作客庄之旅最棒的回饋。
新屋,是道地的客家庄,永安漁港則是少數在客家庄的漁港,新屋海濱一帶因而發展出獨樹一格的海客文化。有別於山間丘陵的傳統客家文化,這裡,是海洋客家文化的起點,發展出獨特的「耕海」文化。除了「牽罟」,新屋的討海文化還有一絕,就是西海岸最長、最古老的石滬。如果從空中俯瞰新屋,最順眼的就是海邊一座座「海上長城」,蜿蜒在潮起潮落之間。新屋石滬已有300年歷史,據說全盛時期,石滬多達40多座,經過歷代不斷易主、整修、新建,如今僅存少數幾座,也是新屋重要的生態與文化資產之一。「石滬」是先民在潮間帶用鵝卵石堆疊成長堤,漲潮時海平面會淹沒長堤,魚群順著潮水流進石滬,退潮時海水透過石縫孔流出,發出的聲響讓魚不敢靠近,於是潮水退去後,石滬露出水面,魚群也留在石滬內。
圖片來源:網路資料(https://reurl.cc/L0p8mX)
新屋擁有這麼棒的人文歷史背景,卻無法讓大家深入認識了解是非常可惜的事情,除了臺三線、六堆平原和夾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中的縱谷平原的客庄之外,新屋獨特的海洋客家文化是熱愛臺灣的人一定不能錯過的地方。因此,我們希望可以透過美味的海客飲食文化來喚起人們對於新屋海客的重視。因為當我們發現客家與海洋的關係時,卻面臨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碰到都市化的現代社會所給予的衝擊,所造成傳統漁村在文化、技法以及精神上的流失及改變。我們希望利用新屋當地最新鮮的食材,加上客家的調味,讓便當不僅充滿海味,更有著滿滿的客家情懷。本團隊使用了:新屋芋香米、白帶魚、黃雞魚、剝皮魚、螃蟹和蚵等食材,並且融合客家傳統食材,特別是利用客家傳統的醃製物,如鹹菜、福菜、梅干菜、破布子(爛布子)、醃冬瓜、醃苦瓜、醃鳳梨、醃紫蘇梅等,讓大家吃下去會在心中充滿溫暖的阿婆的味道,創造出屬於海客味道的便當。
為了讓大家在吃飯的同時也能了解客家文化,本團隊特別在便當盒中設計小巧思,不僅僅是利用石滬中的主角石頭作為便當盒的外觀設計,更使用了鮮魚造型的小卡隨便當贈出,小卡則是會註記關於新屋魚產的相關小知識,讓民眾不單單只是將便當吃下肚,更能將富含知識的小卡收藏起來。而之所以利用石滬作為便當的主視覺是因為本團隊希望這個便當是有驚喜感的,就如同早期的石滬一樣,漲潮時不會知道捕到了什麼魚,一打開便當蓋,才體會到今天的豐收。另外,我們將海客便當取名為「食滬」,不只是取其諧音,而是要表達出早期新屋客家人在每次牽罟之後,將漁獲分享給幫忙的人,就如同我們把新屋的美食與來作客的每一位分享一樣。
圖:吳宇軒攝
圖:吳宇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