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電子報

掛紙該日

【文/林芊慧/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碩士班】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發音人 林芊慧—南四縣腔



   掛紙係(亻厓)最期待个一個節日。

   客人个掛紙對過核年就做得開始,(亻厓)等屋下這會等三月底,附近个莊頭共下選一個好日仔,共下來掛紙。在掛紙个前一禮拜,阿姆就愛開始無閒,這款該款,準備愛掛紙个東西。除核基本个金紙同紙炮仔,還有三牲、豆乾、鴨春同蒜仔、芹菜。阿姆講,對客家人來講,豆乾代表个意思係會做官,鴨春在掛紙核會同卵殼擳到碑石項,代表年年會有伸。其中看起來無麼个特別个蒜仔同芹菜,阿姆講,蒜仔代表个意思係子孫會算,芹菜个「芹」客話同「群」同音,故所有代表群子群孫个意思,我試著蓋有意思。

   對(亻厓)屋下來講,掛紙係比過年還過鬧熱个日仔,歇啊在北部个大人儕同叔伯兄弟在掛紙這日,聚概都會歸到鄉下來,大家共下祭祖。這時个阿姆就會無閒到像極樂仔,除核愛準備掛紙个東西,掛紙核,還愛煮一大桌傪菜个暗餐請大家食。每擺唱核喏,細人仔就會目望望仔等等食零嗒同紅粄。(亻厓)最期待阿姆个燜豬肉,豬肉分阿母燜到綿綿,豆油个味緒油油香香,實在有扯飯,平常時毋好食飯个(亻厓),都做得食核兩碗白飯。

   在墓園脣,有一頭盡大頭个番檨樹,每擺掛紙个時節,這頭番檨樹項掛等滿樹仔累累墜墜个青番檨,等大人儕在燒金个時節,(亻厓)等細人仔就企啊在番檨樹下,等等青番檨一跌下來,就共快拈起來,放到褲袋仔裡背,帶歸屋下,遽啊同佢洗淨來,接等削皮滷鹽,冰到冰箱項,過一下添就做得吃著這酸甘酸甘个味緒,在恁熱个天時,這青番檨就係最餳人吃个點心吔。這下想起來,(亻厓)个口涎水又愛液下來吔。

   祭祖對臺灣人來講係一件傳統个事情,乜係一隻重要个日仔,毋過這下現代人追求環保,大家講愛盡量莫燒金紙、莫拿香,正毋會造成環境个污染。掛紙對(亻厓)來講,有細个時節盡深个回憶,有屋下人團圓个意義。但係,假使大家都做得保有減少對環境个傷害个想法,心肝肚愐等先人,用過現代个方式來掛紙,(亻厓)想不單只對先人、今嘎人,乜留分後代子孫有一片淨俐个環境。

返回上頁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 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 黃菊芳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 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賴維凱老師
◆ 編 輯 群/ 林芊慧、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彭賢明、賴音如、賴亞華、羅雅鈴。(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李岳哲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80

Alpha Preparation, Stand by

Facebook
twitter
line

© 2020 New Edition Design by 李岳哲

Webversion   |   Un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