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恁多年做毋得講个事情:講還我母語運動》新書發表會
【文、圖/陳芯慧】
獻給過去所有參與還我母語運動的客家先輩們,
因為當年您們勇敢的發聲,
使得客家語言文化得以延續與傳承,
時至今日,仍熠熠生輝,閃爍著光芒。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於一○九年十月二十一日(三)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行《過去恁多年做毋得講个事情:講還我母語運動》新書發表會。邀請了書中所採訪的當年參與還我母語運動的先輩們到現場一同共襄盛舉:邱榮舉老師、林一雄老師、胡鴻仁老師、鍾春蘭老師、陳文和老師、徐正光老師、蕭新煌老師、梁榮茂老師、彭欽清老師、邱錦添老師以及當年用鏡頭呈現這段史實的潘小俠攝影師及邱萬興攝影師也都蒞臨發表會現身說法,分享當年自己與這場運動交互的軌跡與歷程。
三十二年前(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為了表達對於母語失落的憂心,上千人走上臺北的街頭遊行,共同為爭取語言平等權而發聲,主要的訴求是為了要修改廣電法對方言的限制,並主張重建多元化、開放的新語言政策。三十二年後的今天,我們得以自由地用自己的母語言談、交流,暢所欲言,能看到客語能夠持續被傳承與綻放,內心除了感謝,還是感謝!在回顧這段客家人的歷史之際,由衷地感謝先輩們的犧牲奉獻、努力奔走。的確,因著前人種樹,後輩的我們才得以品嘗這豐碩的果實;亦感謝黃菊芳老師的採訪、撰文以及協助這本書的所有同學們,因為有大家,才能挖掘出這些埋藏在歲月洪流裡的點點滴滴。
(新書發表會現場放映客家新聞雜誌第622集《參。拾母語(一)回顧運動史》)
在發表會現場,邱榮舉老師表示,《客家風雲》雜誌的創辦是客家運動的啟蒙,而這本書如實記錄了過去那段寫實的歷史,呈現了珍貴的史料。林一雄老師、胡鴻仁老師、陳文和老師、邱錦添老師也至臺前與大家勉勵、打氣,訴說著當年創辦雜誌的汗水與淚水。而當年創辦《客家風雲》雜誌的唯一女性鍾春蘭老師,更表示這次的新書發表會意義重大,除了讓歷史被看見,更讓老朋友、好戰友再相聚。徐正光老師也表示,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已精讀過一番,每一個字都是歷史記憶的雋刻。蕭新煌老師更是拿著書至臺前,說明這是一本有質感的書,把歷史瞬間,烙印在這本書裡,言談間都透露著喜悅之情。梁榮茂老師及彭欽清老師更指出雖然目前客家文化比起從前能見度更為擴大、顯著,但仍然是進行式,有許多願景仍須後輩們努力。潘小俠攝影師及邱萬興攝影師則是用一連串的照片、圖像記錄了客家精神,更傳達了背後的社會意義,他們用照片帶我們走進歷史現場,三十年前的事情,好似歷歷在目。
(與會貴賓及客家學院師長大合照)
確實,每一次的社會運動,都是一場啟蒙,都是邁入民主化的進程之一,都是與體制衝撞產生的結果。
發表會的尾聲,貴賓們的討論仍意猶未盡,但也就在對未來的企盼中暫告一個段落。剩下的,那些未完待續,就留著日後慢慢品味。當年,客家先輩們為客家出走,為客家勞心勞力;而如今我們得以為過往做一段完整的紀實,得以看見一九八八年還我母語運動那段寫實的歷史,當細細咀嚼書中的客語漢字,更能感受那份文字的力量、波瀾壯闊的情感,一同體會那撼動人心的情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