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首山歌來結緣—趙彩雲老師的客家民謠傳承之路
【趙彩雲口述∕李秀鳳整理及攝影∕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生】
(碧霞鄉土客家民謠劇團勇奪2020桃園客家音樂節歌謠傳唱成果觀摩賽第一名。圖片取自桃園市客家事務局)
我的「胞衣跡」在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那裡有知名的清泉溫泉,舊名叫上將溫泉或將軍溫泉,這樣的名稱其來有自,因為張學良被幽禁的故居就在此處。記憶中兒時天天泡溫泉,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五歲時,母親為了讓我們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為了她在電臺的工作,舉家搬到竹東高中附近,和外公、外婆、舅舅、阿姨住在一起。在外婆家門口,就能遠眺五指山翠綠的山巒,竹東真是一個好山好水又充滿人情味的客家莊,自古以來文風鼎盛,是個人文薈萃的好所在,也是孕育我客家魂、客家情的永遠故鄉。
母親對我的影響
我的母親賴碧霞女士在我心目中,既是嚴師也是慈母。她律己甚嚴,做事認真,自我要求高,提攜後進不遺餘力,被譽為「國寶山歌之母」,絕非浪得虛名。
我的個性活潑開朗,人緣極好,還好母親對我嚴加管教,讓我內斂不少。少女時代,我有兩次工作機會都被母親極力阻擋,當時雖然心中不滿,不過至今回想,終能體會母親對我這個長女的思慮。
第一個工作機會,是高中畢業後想去考桃客導遊,母親不准,她的理由是我每天在外遊山玩水,看似逍遙自在,卻是每天坐車來去,辛苦又危險,會讓她在家提心吊膽。第二個工作機會,我去東方歌廳比賽唱華語歌,正值十八姑娘一朵花的年紀,被老闆錄取,不僅讓我駐唱還要我當主持人,薪水豐厚。我迫不及待跑回家告訴母親這個大好消息。未料,母親潑我冷水要我打消念頭,令我大惑不解。原來母親憂我單純又天真,涉世未深,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後來應徵考上資生堂美容天使的工作,可能她認為這家日資公司正派經營、商譽也好,就不再反對。
傳承母親的唱腔及韻味
客家山歌的特色是:「山歌無論聲並腔,各人唱出各地腔。」不同地域、不同腔調的山歌唱出來,當然不盡相同,這也就是為什麼常有學生對我說:「老師,您教的跟我以前學的不太一樣。」這沒有對錯問題,只不過身為國寶級賴碧霞老師山歌的傳承者,我有使命也有義務將母親獨特的唱腔及她創作的詞曲傳授下去。
幼年到成年,一直沉浸在母親悅耳的山歌聲中,耳濡目染,對山歌曲調並不陌生。可是直到28歲,才正式在課堂上跟著母親學藝,陪著她到處授課教唱;29歲,受邀到日本大阪第五屆世界客屬總會登臺獻唱。曾聽母親的老友對她說:「妳女兒在臺上唱得跟妳一模一樣、原汁原味。」我偷看母親的臉龐露出驕傲得意的神情。
從此後,我真的是繼承衣缽,開始「原汁原味」教唱賴碧霞老師的唱腔及韻味,與學生們同臺演出客家三腳採茶戲,在各式客家節慶場合,都可看到我們精湛的演出。最近一次,我率領碧霞鄉土客家民謠劇團,參與「2020桃園客家音樂節」歌謠傳唱成果觀摩賽,榮獲第一名佳績,不負賴碧霞老師的盛名。
傳統三大調及小調教學心得
客家山歌有所謂的傳統三大調:老山歌、山歌子、平板,都可以即興作詞編曲,演唱者或伴奏者只要掌握這三大調的骨架,隨個人音域之高低、韻味之轉折,都能唱出扣人心弦的歌曲。
換言之,客家傳統歌謠的三大調,可用同樣的詞(七言四句),分別用老山歌、山歌子及平板三種不同的曲來詮釋,唱出三種各異其趣的曲風,舉例來說:
想起頭擺大樹下
朋友姊妹搞泥沙
光陰似箭催亻厓老
不覺變成老人家
很多人以為傳統三大調是老古董,其實不然,它也能很現代化,歌詞可以千變萬化,比如用七言四句來形容桃園客莊各具的特色,唱起來同樣婉轉悠揚:
范姜新屋名聲揚
青翠楊梅添芬芳
大園機場通世界
觀音保佑永安康
三大調在曲牌不變的情況下,歌詞可隨心所欲改變,一般人覺得較難駕馭,相形之下,小調就比較容易學,因為有固定的歌詞和曲譜。後生人不管學三大調或小調,其實客語咬字清楚、發音正確,才是最重要的。正如賴碧霞老師說的:「韻只是皮,咬字才是真正的骨,咬字清楚,韻味才會唱得出來,聽者才能聽懂。」
年輕學生常要求我傳授唱好三大調及小調的祕訣。我的答案很簡單:「學好客家話,客家山歌唱起來就會好聽。」依字行腔是客家山歌的靈魂,字正才能腔圓,唱起山歌才會韻味十足。
(趙彩雲老師與賴碧霞老師的嫡傳弟子謝其國老師,經常攜手合作推廣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文化瑰寶
傳統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根源,也是客家先民離鄉背井的精神食糧,上山採茶、下田耕種,身心疲累,唱首山歌來提神解悶。悠揚悅耳的客家山歌,已在臺灣傳唱三、四百年。
近年來,隨著社會進步,生活型態改變,臺灣客家人的衣食住行育樂方式,也和以往大不相同,以致客家山歌日益式微。我致力傳承賴碧霞老師的客家山歌四十五載,還好漸漸看到曙光,認同客家山歌是文化瑰寶的人越來越多,像大園區一向被認為閩南人居多,可是在桃園市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吳秋蘭的推動下,客家活動辦得有聲有色,邀請我去授課教唱、當評審,客家文化在大園慢慢開枝散葉。
(趙彩雲老師應邀至2020大園客家創意舞蹈大賽當評審,右為廖金蓮老師,左為客語流行歌手曾仲瑋。)
又例如9/13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舉辦「2020桃園客家音樂節」歌謠傳唱成果觀摩賽,有20個參賽團隊,固然我隊表現優異,但其他隊伍在年輕老師帶領下,實力也不容小覷。尤其比賽現場看到多位後生人加入伴奏行列,更感欣慰不已。
期待更多對客家傳統歌謠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加入傳唱的行列,將客家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好好保存並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