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電子報

豆豉个故事

【文/范文芳/國立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退休教授】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海陸腔) 范文芳教授 聲檔 — 豆豉个故事


一 、從字形結構講起
  1. 豆在甲骨文時代,係象形字,描畫炊煮食物之器,相對於鬲、鼎、鑊、釜、籩、鍋等字,都係祭祀時,使用之食器。
   2. 豉字,係會意字,左片个豆,係鑊,正片个支係手持棍在鑊中調治醃製食物。
   3. 客語豆豉,專指用鹽醃製黃豆或烏豆,係客家人慣習食用之菜色之一。   

  二、從字意演變來討論
   1. 豆字當早就分古人借來用做菜蔬之名,曹植有煮豆燃豆萁之詩句,更早時,孔夫子自謙說「俎豆之事則嘗聞之」,俎豆係指祭祀時之禮器。
   2. 禮器豆,借為食物豆,係六書中之假借,菽正係食物豆个本字。
   3. 客語「豆豉」一詞,豆係假借,豉係會意,左片个豆,保留鼎鑊个原意。
   4. 現代客語豆奶、豆油、豆腐、豆豉都係指用菽豆做成个食品。

  三 、從字音个角度來看
  1. 豆,《廣韻》 徒侯切,流攝去聲,侯韻定聲母,客語音{teu}陽去調,竹 客音{teu33},苗屏客音{teu55}。
   2. 豉,《廣韻》 是義切,止攝去聲,寘韻禪聲母,竹客音{shi33},苗屏客音{sii55},台福語音{cii33},台華語音{chii214}。

  四、從構詞个角度來看
   1. 客語地豆、番豆,台福習稱土豆,華語稱花生。
   2. 客語長豆,華語稱豇豆,台福語習稱豆仔。
   3. 台客、台福通稱荷蘭豆,台華語習稱豌豆。
   4. 豆豉,台華語音{dou42 chii214},台福語稱醃豉仔,音{im42ci24a42}。台客語音{teu33shi33/teu55sii55}。
   5. 台華語習稱醬油,台福、台客語都稱豆油。
   6. 台華語稱豆漿,台福語、台客語都稱豆奶,有別於牛奶、羊奶、樹奶。

  五、聯想
  鑼鼓、豆豉兩個常用詞,豉、鼓字形當相近,字音、字義有盡大个差別,還有一隻字,係客家大姓「彭」,裡隻字个左片,同鑼鼓个鼓,有麼个相關?等下二擺,正來詳細參詳、討論。

返回上頁

◆ 發行單位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榮譽發行人/ 周景揚校長
◆ 發 行 人/ 周錦宏院長
◆ 編輯顧問 / 王俐容老師、王保鍵老師、江俊龍老師、 周錦宏老師、姜貞吟老師、孫 煒老師、 陳秀琪老師、陳定銘老師、張翰璧老師、 黃菊芳老師、賴守誠老師、鍾國允老師、 劉小蘭老師、蔡芬芳老師、鄭曉峯老師、 羅肇錦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 主   編/ 周錦宏院長
◆ 執行編輯 / 陳秀琪系主任、黃菊芳老師、邱一帆老師、賴維凱老師
◆ 編 輯 群/ 林芊慧、涂政強、梁萩香、彭淑姿、彭賢明、賴音如、賴亞華、羅雅鈴。(依姓氏筆畫排序)
◆ 刊頭攝影 / 廖千慧
◆ 網頁製作 / 李岳哲
◆ 連絡電話 / 03-4227151#33480

Alpha Preparation, Stand by

Facebook
twitter
line

© 2020 New Edition Design by 李岳哲

Webversion   |   Unsubscribe